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羌语论文

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南部羌语比较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第16-18页
        1.1.1 研究对象及选题缘起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南部羌语的地理位置第18-19页
    1.3 南部羌语的语言概况第19-22页
        1.3.1 南部羌语区周边语言及其语言使用情况第19-20页
        1.3.2 南部羌语与汉语的接触史第20-21页
        1.3.3 南部羌语区的双语情况第21-22页
    1.4 国内外关于南部羌语的研究第22-23页
        1.4.1 国内关于南部羌语的研究第22-23页
        1.4.2 国外关于南部羌语的研究第23页
    1.5 国内外关于语言接触的研究第23-28页
        1.5.1 国外关于语言接触的研究第23-25页
        1.5.2 国内关于语言接触的研究第25-28页
    1.6 研究目的及方法第28-29页
        1.6.1 研究目的第28页
        1.6.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7 发音人情况和语料来源及符号使用第29-30页
第2章 南部羌语的语音系统比较第30-139页
    2.1 南部羌语的辅音系统比较第30-86页
        2.1.1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的辅音系统描写第30-39页
        2.1.2 南部羌语的辅音系统比较第39-86页
    2.2 南部羌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第86-130页
        2.2.1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的元音系统描写第86-93页
        2.2.2 南部羌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第93-130页
    2.3 南部羌语的声调系统比较第130-134页
        2.3.1 萝卜寨羌语的声调系统第130-131页
        2.3.2 龙溪两河口羌语的声调系统第131页
        2.3.3 绵虒羌语的声调系统第131-132页
        2.3.4 南部羌语的声调系统比较第132-134页
    2.4 南部羌语音节结构比较第134-137页
        2.4.1 南部羌语音节结构特征第134-136页
        2.4.2 南部羌语音节结构比较第136-137页
    2.5 小结第137-139页
第3章 南部羌语的词汇系统及词的结构比较第139-183页
    3.1 引言第139页
    3.2 南部羌语名词组的比较第139-166页
    3.3 南部羌语动词组的比较第166-182页
        3.3.1 动作动词第166-170页
        3.3.2 存在动词第170-176页
        3.3.3 系词第176-177页
        3.3.4 主动词第177-179页
        3.3.5 助动词第179-181页
        3.3.6 形容词第181-182页
    3.4 本章小结第182-183页
第4章 南部羌语的语法系统比较第183-250页
    4.1 引言第183页
    4.2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各种语法标记比较第183-219页
        4.2.1 名词性形态第183-199页
        4.2.2 动词性形态第199-219页
    4.3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简单结构的比较第219-236页
        4.3.1 词序第219-225页
        4.3.2 疑问句第225-228页
        4.3.3 否定句第228-232页
        4.3.4 存在和领有结构第232-234页
        4.3.5 比较结构第234-236页
    4.4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复杂结构的比较第236-249页
        4.4.1 关系子句第236-239页
        4.4.2 补足语化结构第239-241页
        4.4.3 假分离结构第241-242页
        4.4.4 并列句第242-243页
        4.4.5 分离句第243-244页
        4.4.6 主从关系句第244-249页
    4.5 本章小结第249-250页
第5章 南部羌语的汉语借词研究第250-304页
    5.1 引言第250页
    5.2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的汉语借词第250-262页
        5.2.1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汉语借词的判断第252-254页
        5.2.2 南部羌语吸收汉语借词的方式第254-255页
        5.2.3 南部羌语借词的构词形式第255-258页
        5.2.4 南部羌语汉语借词的不同来源第258-260页
        5.2.5 南部羌语借词的历史层次第260-262页
    5.3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中汉语借词的语音变化第262-297页
        5.3.1 萝卜寨羌语中汉语借词的情况第262-280页
        5.3.2 龙溪两河口羌语中汉语借词的情况第280-286页
        5.3.3 绵虒羌语中汉语借词的情况第286-297页
    5.4 南部羌语三个方言点200核心词中汉语借词比较第297-301页
    5.5 本章小结第301-304页
第6章 南部羌语语言接触及机制分析第304-355页
    6.1 引言第304-306页
    6.2 汉语语音系统对南部羌语语音系统的影响第306-315页
        6.2.1 汉语对南部羌语辅音系统的影响第307-314页
        6.2.2 汉语对南部羌语元音系统的影响第314-315页
        6.2.3 汉语对南部羌语声调系统的影响第315页
    6.3 语言接触对南部羌语词汇系统的影响第315-319页
        6.3.1 汉语借词对南部羌语词语形式的影响第316-317页
        6.3.2 汉语借词对南部羌语词义系统的影响第317-319页
    6.4 语言接触对南部羌语语法系统的影响第319-343页
        6.4.1 汉语对南部羌语词类特征的影响第319-322页
        6.4.2 汉语对南部羌语的语序的影响第322-339页
        6.4.3 汉语对南部羌语的主从句语序的影响第339-343页
        6.4.4 汉语对南部羌语的主句语序的影响第343页
    6.5 语言接触在南部羌语地名中的投射第343-350页
        6.5.1 “坪”组第344-347页
        6.5.2 “沟”组第347-348页
        6.5.3 “寨”组第348-350页
    6.6 南部羌语语言接触的机制第350-353页
        6.6.1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第350-351页
        6.6.2 语码交替(Codealternation)第351-352页
        6.6.3 第二语言习得策略(strategies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第352页
        6.6.4 南部羌语借用中的身份识别机制第352-353页
    6.7 本章小结第353-355页
结论第355-358页
致谢第358-360页
参考文献第360-370页
附录1 斯瓦迪士200核心词表第370-378页
附录2第378-3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379页

论文共3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进时代的理学与诗学:吴芳吉研究
下一篇:〈西域水道记〉天山南路回语地名考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