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服饰特点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楚雄彝族服饰概述 | 第17-23页 |
| ·云南楚雄地区彝族主要支系及其分布情况 | 第17-18页 |
| ·云南楚雄地区彝族服饰的地域性划分 | 第18-23页 |
| ·不同时期楚雄彝族服饰的发展状况 | 第18-20页 |
| ·楚雄彝族服饰的基本款式类型 | 第20页 |
| ·楚雄地区各支系彝族服饰 | 第20-22页 |
| ·楚雄彝族服饰的款式及外型的大体特点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文化内涵 | 第23-30页 |
| ·礼俗 | 第23-24页 |
| ·人生 | 第23页 |
| ·节日祭祀 | 第23-24页 |
| ·人神交流 | 第24-27页 |
| ·图腾 | 第24-25页 |
| ·本主 | 第25-27页 |
| ·横向文化交流 | 第27-30页 |
| ·与汉文化 | 第27-28页 |
| ·与西南丝绸之路 | 第28页 |
| ·与西南盐马古道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体现的形式美法则 | 第30-37页 |
| ·对称与平衡 | 第30-32页 |
| ·对比与调和 | 第32-35页 |
| ·比例与尺度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楚雄彝族服饰的地域特点 | 第37-45页 |
| ·永仁服饰的特点 | 第37-39页 |
| ·直苴 | 第37-38页 |
| ·中和 | 第38-39页 |
| ·大姚服饰的特点 | 第39-42页 |
| ·桂花 | 第39-40页 |
| ·昙华 | 第40-42页 |
| ·南华服饰的特点 | 第42-45页 |
| ·六皮郎 | 第42-43页 |
| ·五街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 第45-74页 |
| ·功能性 | 第45-47页 |
| ·适合高原气候和高寒山区 | 第45页 |
| ·围腰的功能 | 第45-46页 |
| ·腰带的功能 | 第46页 |
| ·裤腿的功能 | 第46-47页 |
| ·服饰的纹样 | 第47-50页 |
| ·图案中点、线、面的应用设计 | 第47-49页 |
| ·点的表现方法 | 第49页 |
| ·线的表现方法 | 第49页 |
| ·面的表现方法 | 第49页 |
| ·图案设计技巧 | 第49-50页 |
| ·服饰的色彩 | 第50-54页 |
| ·服饰的款式结构 | 第54-62页 |
| ·特点 | 第55-56页 |
| ·用现代日本文化原型结构来解读彝族服饰的结构 | 第56-62页 |
| ·上衣 | 第56页 |
| ·下裳 | 第56-57页 |
| ·配饰 | 第57-62页 |
| ·头巾、头帕 | 第57-58页 |
| ·帽子 | 第58-59页 |
| ·挎包 | 第59-61页 |
| ·绣花鞋 | 第61-62页 |
| ·服饰的工艺装饰表现 | 第62-74页 |
| ·刺绣 | 第63-71页 |
| ·银饰 | 第71-74页 |
| 第七章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 第74-78页 |
| ·装饰性功能 | 第74页 |
| ·标识性功能 | 第74-75页 |
| ·实用性功能 | 第75页 |
| ·彝族服饰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75-76页 |
| ·彝族服饰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 第76-78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设计实践情况 | 第86-87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