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头饰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 ·关于彝族服饰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关于彝族头饰的研究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头饰溯源 | 第16-24页 |
| ·头饰的概念 | 第16页 |
| ·头饰的起源 | 第16-17页 |
| ·彝族头饰的历史沿承 | 第17-20页 |
| ·历史、地理因素对彝族传统头饰的影响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楚雄彝族头饰的分类与造型特征 | 第24-52页 |
| ·发式 | 第24-25页 |
| ·头衣的分类 | 第25-45页 |
| ·冠帽式 | 第25-35页 |
| ·童帽的种类与特点 | 第26-30页 |
| ·楚雄地区彝族女子冠帽的种类与造型特点 | 第30-35页 |
| ·特殊功能帽子 | 第35-37页 |
| ·毕摩"神毡笠" | 第35-37页 |
| ·防雨斗笠 | 第37页 |
| ·巾帕式 | 第37-45页 |
| ·楚雄地区彝族女子巾帕的种类与特点 | 第38-44页 |
| ·男子巾帕的类型与特点 | 第44-45页 |
| ·彝族头衣上的装饰工艺与艺术特征 | 第45-52页 |
| ·彝族头衣上的图案装饰特征 | 第45-48页 |
| ·彝族头衣上的装饰技法 | 第48-50页 |
| ·彝族头衣上的装饰物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彝族头饰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 第52-61页 |
| ·头饰对生存需要的保护功能 | 第52-53页 |
| ·头饰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功能 | 第53-54页 |
| ·头饰具有划分社会角色的区别功能 | 第54-55页 |
| ·头饰对礼仪伦常的规范功能 | 第55-56页 |
| ·头饰反应出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的幻化功能 | 第56-57页 |
| ·头饰具有记史述古的阐释功能 | 第57-58页 |
| ·头饰具有美化身体与生活的审美功能 | 第58-59页 |
| ·巾帕式在个别地区的多功能性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楚雄彝族头饰与彝族服饰的联系 | 第61-68页 |
| ·彝族头饰与服装的整体性体现 | 第61-63页 |
| ·形式美的统一 | 第61-62页 |
| ·装饰性的统一 | 第62-63页 |
| ·彝族头饰与服装色彩的协调性 | 第63-66页 |
| ·头饰色彩与生活劳作环境的协调 | 第63-64页 |
| ·头饰色彩与尚黑遗风 | 第64页 |
| ·头饰色彩与服饰色彩的协调,色彩体现出民族性格 | 第64-66页 |
| ·彝族头饰材质与服装材质的联系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彝族头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设计运用 | 第68-74页 |
| ·彝族头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 | 第68-70页 |
| ·功能的多样化 | 第68-69页 |
| ·头饰造型的发展现状 | 第69-70页 |
| ·彝族头饰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 第70-74页 |
| ·帽子的设计运用 | 第71-72页 |
| ·包头的设计运用 | 第72-7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 附录C 图片目录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