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动+了+趋”结构使用的条件与限制

内容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 引言第7-1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1.2 关于"动+了+趋"与"动+趋+了"过去的研究情况及局限第8-11页
        1.2.1 "动+了+趋"与"动+趋+了"过去的研究情况第8-10页
        1.2.2 "动+了+趋"过去的研究局限第10-11页
二 语体与"动+了+趋"、"动+趋+了"结构的使用第11-15页
三 "动+了+趋"与"动+趋+了"结构在句中出现位置第15-24页
    3.1 "动+了+趋"与"动+趋+了"结构出现位置统计分析第15-18页
    3.2 "动+了+趋"结构出现句中的隐含语义第18-19页
    3.3 主语是否同指对两种结构的影响第19-23页
        3.3.1 对"动+趋+了"结构的分析第19-21页
        3.3.2 对"动+了+趋"的分析第21-23页
    3.4 小结第23-24页
四 "动+了+趋"的语法功能第24-29页
    4.1 "动+了+趋"的语法功能第24-28页
    4.2 小结第28-29页
五 趋向动词的限制第29-31页
六 "动+了+趋"与"动+趋+了"的意义差异及认知解释第31-37页
    6.1 "动+了+趋"和"动+趋+了"的意义差异第31-32页
    6.2 "动+了+趋"和"动+趋+了"意义差异的认知解释第32-34页
        6.2.1 "视点框架"相关理论第32页
        6.2.2 "扫描"的相关理论第32-34页
    6.3 总括扫描的"动+趋+了"结构第34-35页
    6.4 次第扫描的"动+了+趋"结构第35页
    6.5 小结第35-37页
七 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传媒时代审美方式的转变研究
下一篇:噻唑烷衍生物的合成及PTP1B抑制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