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河北音乐历史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第1章 民间音乐 | 第15-27页 |
1.1 民歌 | 第15-17页 |
1.1.1 产生背景 | 第15-16页 |
1.1.2 民歌内容 | 第16-17页 |
1.2 民间歌舞 | 第17-19页 |
1.2.1 史料中记载的河北民间歌舞情况 | 第17-18页 |
1.2.2 歌舞节目 | 第18-19页 |
1.2.3 元杂剧中的歌舞 | 第19页 |
1.3 说唱音乐 | 第19-23页 |
1.3.1 诸宫调 | 第20-22页 |
1.3.2 词话 | 第22页 |
1.3.3 道情 | 第22-23页 |
1.3.4 莲花落 | 第23页 |
1.4 乐器 | 第23-25页 |
1.4.1 三弦 | 第23页 |
1.4.2 云锣 | 第23-24页 |
1.4.3 渔鼓、简子 | 第24-25页 |
1.4.4 元曲中的伴奏乐器 | 第25页 |
1.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2章 元曲 | 第27-38页 |
2.1 音乐家 | 第27-31页 |
2.1.1 关汉卿 | 第28-29页 |
2.1.2 王实甫 | 第29-30页 |
2.1.3 白朴 | 第30-31页 |
2.2 作品 | 第31-35页 |
2.2.1 驻邯郸驿 | 第32页 |
2.2.2 御沟红叶 | 第32-35页 |
2.3 艺人 | 第35-36页 |
2.3.1 珠帘绣 | 第35-36页 |
2.3.2 天然秀 | 第36页 |
2.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乐籍制度 | 第38-48页 |
3.1 乐户 | 第38-40页 |
3.1.1 乐户社会境遇 | 第38-39页 |
3.1.2 演出类型 | 第39-40页 |
3.2 礼乐户 | 第40-46页 |
3.2.1 碑文内容及注释 | 第40-43页 |
3.2.2 礼乐户之流变 | 第43-44页 |
3.2.3 正定礼乐户之构成 | 第44-45页 |
3.2.4 礼乐户与儒户的关系 | 第45-46页 |
3.2.5 礼乐户的权利及义务 | 第46页 |
3.3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音乐理论 | 第48-53页 |
4.1 燕南之庵及其唱论 | 第48-50页 |
4.1.1 燕南之庵 | 第48-49页 |
4.1.2 唱论 | 第49-50页 |
4.2 胡之遹音乐评论 | 第50-52页 |
4.2.1 胡之遹 | 第50-51页 |
4.2.2 音乐评论 | 第51-52页 |
4.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宗教音乐 | 第53-56页 |
5.1 佛教音乐 | 第53-54页 |
5.2 道教音乐 | 第54-55页 |
5.3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