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对打工子弟城市融入影响研究--以北京JZ学校“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1 引言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3页
2 增权理论及其运用的基础第13-18页
    2.1 增权理论的理论原理第13-16页
        2.1.1 增权理论的三个核心要素第13-15页
        2.1.2 增权理论的三个层面第15-16页
    2.2 增权理论的运用基础第16-18页
3 增权理论取向下 JZ 学校打工子弟权力现状分析第18-27页
    3.1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实施背景及内容介绍第18-20页
        3.1.1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实施背景介绍第18-19页
        3.1.2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内容介绍第19-20页
    3.2 JZ 学校打工子弟的权力现状第20-23页
        3.2.1 打工子弟成长环境的现状及失权现状分析第20-21页
        3.2.2 对打工子弟成长环境的补充第21-22页
        3.2.3 对打工子弟成长环境的分析第22-23页
    3.3 JZ 学校打工子弟增权层面可能性分析第23-27页
        3.3.1 个人层面增权的可能性第23-25页
        3.3.2 学校资源方面增权的可能性第25页
        3.3.3 打工子弟家庭关系方面增权的可能性第25-27页
4 专业社工介入失权打工子弟城市融入的过程第27-37页
    4.1 专业社工在“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介入打工子弟群体的价值观基础第27-28页
        4.1.1 接纳第27-28页
        4.1.2 自决第28页
        4.1.3 个别化第28页
    4.2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介入打工子弟增权的过程第28-37页
        4.2.1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介绍第29-36页
        4.2.2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其他活动介绍第36-37页
5 社工介入失权打工子弟城市融入效果的评估与反思第37-42页
    5.1 “我们共同的城市”项目实施的有效性第37-39页
        5.1.1 个体层面的活动效果的评估第37-38页
        5.1.2 学校资源方面的活动效果评估第38页
        5.1.3 家庭亲子关系活动结果评估第38-39页
    5.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第39-40页
        5.2.1 项目实施的时间有限,影响活动的连续性第39页
        5.2.2 学校社工在学校活动的局限性第39页
        5.2.3 学校社工队伍的不稳定性第39-40页
    5.3 对打工子弟城市融入的反思第40-42页
        5.3.1 城市社会对打工子弟的接纳程度仍然有限第40页
        5.3.2 打工子弟教育条件有限第40页
        5.3.3 打工子弟教育缺乏连续性第40-42页
6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50页
致谢第50-51页
详细摘要第51-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业汇票票据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