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依据 | 第14-25页 |
摘要 | 第14页 |
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2.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 第15-22页 |
2.1 高光谱监测作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2.2 绿色植被的典型光谱特征 | 第17-19页 |
2.3 高光谱技术在作物生长及生理参数监测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2.4 高光谱技术在烟草生长及品质监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3. 烟碱、氮素及色素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 烟碱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22页 |
3.2 氮素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 色素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23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摘要 | 第25页 |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25-27页 |
2.2 资料获取方法 | 第27-30页 |
2.3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不同光照处理对烤烟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2-51页 |
摘要 | 第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1.2 烟草生化指标测定 | 第33页 |
1.3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2.1 不同光质对烤烟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 第33-38页 |
2.2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 第38-44页 |
2.3 不同光照时间对烤烟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 第44-4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3.1 小结 | 第49-50页 |
3.2 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高光谱的烤烟氮素状况监测研究 | 第51-61页 |
摘要 | 第51-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52页 |
1.2 叶片反射率的测量 | 第52页 |
1.3 光质及温湿度测定 | 第52页 |
1.4 样品测量 | 第52-53页 |
1.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2.1 不同光质处理下烟草冠层温湿度变化 | 第53-54页 |
2.2 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辐射光组成变化 | 第54-55页 |
2.3 不同氮含量预测模型 | 第55-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3.1 氮含量的预测 | 第59页 |
3.2 敏感波段的选择 | 第59页 |
3.3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普遍性 | 第59-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高光谱的烤烟烟碱状况监测研究 | 第61-72页 |
摘要 | 第61-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1.1 田间试验设计 | 第62页 |
1.2 叶片光谱反射率测定 | 第62页 |
1.3 烟叶烟碱、色素、氮素含量测定 | 第62页 |
1.4 温湿度测定 | 第62-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2.1 不同处理的温湿度状况 | 第63页 |
2.2 不同遮荫处理对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2.3 叶片烟碱、总氮、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页 |
2.4 基于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光谱指数和预测模型 | 第65-69页 |
2.5 预测模型的检验 | 第69-70页 |
3. 讨论 | 第70-71页 |
3.1 遮荫对烟碱及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 第70页 |
3.2 选择敏感光谱波段监测烟碱含量的新型光谱指数 | 第70-71页 |
3.3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普遍性 | 第71页 |
4. 结论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基于高光谱的烤烟色素状况监测研究 | 第72-85页 |
摘要 | 第72-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73页 |
1.2 叶片色素含量测定 | 第73页 |
1.3 叶片光谱反射率测定 | 第73-74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83页 |
2.1 监测烤烟叶片叶绿素a状况的最佳NDVI及定量模型 | 第74-76页 |
2.2 监测烤烟叶片叶绿素a状况的最佳SRI及定量模型 | 第76-78页 |
2.3 监测烤烟叶片叶绿素a状况的最佳DSI及定量模型 | 第78-80页 |
2.4 基于不同光谱指数的烤烟叶片叶绿素a状况的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80-81页 |
2.5 烤烟叶片叶绿素a状况监测模型的测试与检验 | 第81-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3.1 烤烟叶片叶绿素a含量敏感波段的选择 | 第83页 |
3.2 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和普适性 | 第83-84页 |
4.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5-91页 |
摘要 | 第85页 |
1. 结论 | 第85-87页 |
1.1 作物生理生化高光谱信息的科学提取 | 第85-86页 |
1.2 烤烟氮素、烟碱及色素指标的核心光谱波段 | 第86页 |
1.3 烤烟氮素、烟碱及色素指标的敏感光谱参数和监测模型 | 第86-87页 |
2.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第87-88页 |
2.1 把遥感技术应用于烟草,为数字烟草的研究奠定基础 | 第87页 |
2.2 系统全面分析烟叶生化成分的敏感波段及参数,改变经验性依赖 | 第87-88页 |
2.3 利用BP神经网络作为监测烟叶生化成分的模型,更符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 第88页 |
3. 今后的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3.1 增强作物高光谱信息的提取能力 | 第88页 |
3.2 研究尺度从地面上升到航空等 | 第88-89页 |
3.3 对烟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全方位监测 | 第89页 |
4. 结论 | 第89-91页 |
4.1 探讨了不同光照处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89页 |
4.2 明确了烤烟叶片氮素、烟碱和叶绿素a状况的敏感参数 | 第89-90页 |
4.3 确定了烤烟叶片氮素、烟碱和叶绿素a状况的核心波段 | 第90页 |
4.4 提出了稳定可靠的烤烟叶片氮素、烟碱和叶绿素a指标监测模型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投稿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