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客运站论文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视听交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4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1.1 建筑声学领域第9页
        1.1.2 视听交互研究领域第9页
        1.1.3 建筑设计领域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课题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1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24页
        1.4.1 概念与范围界定第17-2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主要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4 研究框架第22-24页
第2章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第24-30页
    2.1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特性第24-26页
        2.1.1 综合性第24-26页
        2.1.2 开放性第26页
        2.1.3 通过性第26页
    2.2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类型第26-28页
        2.2.1 以交通空间为主的等候空间第26-27页
        2.2.2 以商业空间为主的等候空间第27-28页
        2.2.3 以站台空间为主的等候空间第28页
    2.3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导向系统第28-29页
        2.3.1 垂直交通导识第28页
        2.3.2 空间导识第28页
        2.3.3 视觉信息导识第28-29页
        2.3.4 装饰细节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实验方案第30-48页
    3.1 研究对象第30-32页
        3.1.1 研究对象选取的原则第30-31页
        3.1.2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第31-32页
    3.2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物理环境主观评价方案第32-35页
        3.2.1 调查问卷设计第33-34页
        3.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方法第34-35页
    3.3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客观声场特性测试方案第35-36页
        3.3.1 测试方案第35-36页
        3.3.2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36页
    3.4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视听交互作用实验第36-47页
        3.4.1 实验对象第36-37页
        3.4.2 实验仪器与场所第37-38页
        3.4.3 实验内容第38-46页
        3.4.4 实验方案第46-47页
        3.4.5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第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48-73页
    4.1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主观评价与客观声场特性分析第48-56页
        4.1.1 大型铁路客站旅客旅行习惯第48-51页
        4.1.2 大型铁路客站物理环境主观评价第51-54页
        4.1.3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声场分布特性第54-56页
    4.2 声音对视觉的引导作用与声音声压级大小的关系与分析第56-65页
        4.2.1 视觉注意力第56-63页
        4.2.2 物理环境满意度第63-65页
    4.3 声音对视觉的引导作用与声音偏好的关系与分析第65-67页
        4.3.1 视觉注意力第65-66页
        4.3.2 物理环境满意度第66-67页
    4.4 声音对视觉的引导作用与声音所处环境的关系与分析第67-72页
        4.4.1 视觉注意力第67-69页
        4.4.2 物理环境满意度第69-70页
        4.4.3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间的差异第70-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区视听环境设计策略第73-78页
    5.1 合理控制铁路客站候车区的声压级指标第73-75页
        5.1.1 广播声的声压级控制第73-74页
        5.1.2 音乐声和餐厅噪声的声压级控制第74-75页
        5.1.3 火车噪声的声压级控制第75页
    5.2 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声音第75-77页
        5.2.1 根据空间的功能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声音第75-76页
        5.2.2 根据旅客的行为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声音第76-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附录第85-93页
    附录 A:主观调查问卷(英文)第85-87页
    附录 B:主观调查问卷(中文)第87-89页
    附录 C:实验室实验调查问卷第8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回收量不确定废旧汽车逆向物流鲁棒模型与优化
下一篇:车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