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前言 | 第7-9页 |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基本概念阐述 | 第9-11页 |
| (一) 思想政治工作 | 第9页 |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第9-10页 |
| (三) 艺术教育 | 第10-11页 |
|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 | 第11页 |
| 二、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 | 第11-17页 |
| (一)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 第11-12页 |
| (二)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 第12-13页 |
| (三) 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13-15页 |
| (四) 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 第15-16页 |
| (五)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16页 |
| (六)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 第16-17页 |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 第17-22页 |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 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是其艺术化的理论渊源 | 第17-18页 |
|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是其艺术化的学科基础 | 第18-19页 |
| 3. 西方现代科学相关理论是其艺术化的知识借鉴 | 第19-20页 |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需要科学的实践指导 | 第20-22页 |
| 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是其艺术化的重要基础 | 第20页 |
|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是其艺术化的源泉 | 第20-21页 |
|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其艺术化是否有效的标准 | 第21-22页 |
|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的基本特征 | 第22-26页 |
| (一) 表现形式上的审美性 | 第22-23页 |
| (二) 构成因素上的综合性 | 第23-24页 |
| (三) 现实操作中的灵活性 | 第24页 |
| (四) 展现过程中的说理性 | 第24-25页 |
| (五) 效果反映上的复杂性 | 第25-26页 |
|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的具体实施 | 第26-36页 |
| (一) 创造美的环境 | 第26页 |
| (二) 追求美的内涵 | 第26-27页 |
| (三) 运用美的方法 | 第27-34页 |
| 1.强化情感激励 | 第27-29页 |
| 2.注重心灵感化 | 第29-32页 |
| 3.加强自我教育 | 第32-34页 |
| (四) 塑造美的人格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