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回顾 | 第8-16页 |
1.1 应对气候变化的缘起 | 第8-10页 |
1.1.1 气候变化的概念 | 第8-9页 |
1.1.2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简要历程 | 第9页 |
1.1.3 后哥本哈根时代 | 第9-10页 |
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 第10-13页 |
1.2.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重要成果 | 第10-13页 |
1.2.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意义 | 第13页 |
1.3 应对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伦理问题 | 第13-16页 |
1.3.1 不伤害 | 第13-14页 |
1.3.2 风险预防 | 第14页 |
1.3.3 正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分析 | 第16-29页 |
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伦理原则 | 第16-19页 |
2.1.1 共同而区别的责任原则 | 第16-17页 |
2.1.2 人类共同关注的公平原则 | 第17-18页 |
2.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18-19页 |
2.2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诉求 | 第19-26页 |
2.2.1 分配公平 | 第19-21页 |
2.2.2 责任承担 | 第21-23页 |
2.2.3 代际公平 | 第23-25页 |
2.2.4 全球福利 | 第25-26页 |
2.3 气候变化中的不同排放指标 | 第26-29页 |
2.3.1 国别排放指标 | 第26页 |
2.3.2 人均排放指标 | 第26-27页 |
2.3.3 单位GDP排放指标 | 第27-28页 |
2.3.4 国际贸易排放指标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 | 第29-44页 |
3.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定位 | 第29-33页 |
3.1.1 中国在“南北矛盾”中的责任定位 | 第29-30页 |
3.1.2 中国在“三足鼎立”中的责任定位 | 第30-31页 |
3.1.3 中国在“基础四国”中的责任定位 | 第31-33页 |
3.1.4 中国在“G77加中国”中的责任定位 | 第33页 |
3.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原则 | 第33-37页 |
3.2.1 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原则 | 第34-35页 |
3.2.2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 | 第35-36页 |
3.2.3 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 | 第36页 |
3.2.4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 | 第36-37页 |
3.3 从伦理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突出问题 | 第37-40页 |
3.3.1 从伦理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 | 第38-39页 |
3.3.2 从伦理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 | 第39-40页 |
3.3.3 从伦理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 | 第40页 |
3.4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 第40-44页 |
3.4.1 探索国内碳市场,抢先制定碳交易规则的先机 | 第41-42页 |
3.4.2 促使中国的气候伦理成为世界的主流观点 | 第42页 |
3.4.3 技术的开发与吸收 | 第42-43页 |
3.4.4 伦理基础的完善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