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油纸绝缘系统受潮机理 | 第9-11页 |
1.2.1 微水的来源 | 第9页 |
1.2.2 微水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危害 | 第9-11页 |
1.3 油纸绝缘受潮诊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油纸绝缘时域介质响应理论研究 | 第15-26页 |
2.1 油纸绝缘时域介质响应理论 | 第15-17页 |
2.1.1 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 | 第15-16页 |
2.1.2 油纸绝缘介质极化 | 第16-17页 |
2.2 油纸绝缘时域介电谱测试技术 | 第17-21页 |
2.2.1 极化去极化电流法 | 第17-19页 |
2.2.2 回复电压法 | 第19-21页 |
2.3 油纸绝缘等效电路模型 | 第21-25页 |
2.3.1 电介质时域特性 | 第21-22页 |
2.3.2 油纸绝缘集中参数等效电路 | 第22-23页 |
2.3.3 油纸绝缘扩展德拜等效电路模型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微分解谱法的扩展德拜等效电路建模 | 第26-40页 |
3.1 去极化电流特性 | 第26-27页 |
3.2 应用子谱线个数确定极化支路数 | 第27-29页 |
3.2.1 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2.2 极化支路数判别步骤 | 第28-29页 |
3.3 应用子谱线参数确定极化元件参数 | 第29-30页 |
3.4 ED等效电路的建模步骤 | 第30-32页 |
3.5 举例应用 | 第32-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时域特征量的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评估分析 | 第40-57页 |
4.1 应用微分谱线峰值点数诊断油纸绝缘微水含量 | 第40-47页 |
4.1.1 去极化电流二次微分谱线峰值点 | 第40-42页 |
4.1.2 基于峰值点数的油纸绝缘微水含量判别方法 | 第42页 |
4.1.3 实例验证 | 第42-47页 |
4.2 应用去极化电流弛豫电量诊断油纸绝缘微水含量 | 第47-50页 |
4.2.1 去极化电流弛豫电量 | 第47-48页 |
4.2.2 基于弛豫电量的油纸绝缘微水含量判别方法 | 第48页 |
4.2.3 实例验证 | 第48-50页 |
4.3 应用回复电压极化谱峰值电压诊断油纸绝缘微水含量 | 第50-52页 |
4.3.1 极化谱峰值电压与油纸绝缘微水含量的关系 | 第51页 |
4.3.2 实例验证 | 第51-52页 |
4.4 应用主时间常数诊断油纸绝缘微水含量 | 第52-53页 |
4.4.1 主时间常数与油纸绝缘微水含量的关系 | 第52-53页 |
4.4.2 实例验证 | 第53页 |
4.5 应用初始斜率平均值诊断油纸绝缘微水含量 | 第53-56页 |
4.5.1 初始斜率与油纸绝缘微水含量的关系 | 第53-54页 |
4.5.2 基于初始斜率平均值的油纸绝缘微水含量判别方法 | 第54页 |
4.5.3 实例验证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综合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 | 第57-65页 |
5.1 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诊断特征量的选取 | 第57页 |
5.2 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诊断优化算法 | 第57-63页 |
5.2.1 微水含量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5.2.2 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特征量诊断权重 | 第59-61页 |
5.2.3 改进层次分析法诊断判据与步骤 | 第61-63页 |
5.3 实例应用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