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场计算与弧垂监测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内外电磁场限值 | 第9-11页 |
1.2.2 电磁场计算方法 | 第11-13页 |
1.2.3 弧垂监测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及输电线物理模型 | 第16-24页 |
2.1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2.2 复数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2.3 架空输电线的物理模型 | 第19-23页 |
2.3.1 架空输电线悬链线方程 | 第19-21页 |
2.3.2 导线比载计算 | 第21-22页 |
2.3.3 导线应力计算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空间电场分析 | 第24-43页 |
3.1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空间电场三维计算模型 | 第24-35页 |
3.1.1 模拟电荷法 | 第24-25页 |
3.1.2 超高压输电线空间电场三维计算模型 | 第25-29页 |
3.1.3 算例验证与电场分布研究 | 第29-35页 |
3.2 超高压输电线空间电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3.2.1 不同线路结构对输电线空间电场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2 不同相间距离对输电线空间电场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不同距地高度对输电线空间电场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不同相序对输电线空间电场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对空间电场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 电晕现象和电晕效应 | 第43页 |
4.2 基于粒子群算法计算起晕电压 | 第43-46页 |
4.2.1 起晕电压计算 | 第43-44页 |
4.2.2 粒子群算法 | 第44-46页 |
4.3 考虑电晕放电的空间电场三维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7-52页 |
4.4.1 不考虑电晕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4.2 考虑电晕放电的三维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空间磁场分析 | 第53-64页 |
5.1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三维空间磁场计算模型 | 第53-58页 |
5.1.1 输电线路模型简化和电流计算 | 第53-54页 |
5.1.2 超高压输电线空间磁场三维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5.1.3 算例验证与磁场分布研究 | 第55-58页 |
5.2 输电线空间磁场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5.2.1 不同线路结构对输电线空间磁场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2 不同相间距离对输电线空间磁场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3 不同距地高度对输电线空间磁场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4 不同相序对输电线空间磁场的影响 | 第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基于电磁场逆运算的弧垂计算 | 第64-72页 |
6.1 输电线弧垂计算模型 | 第64-68页 |
6.1.1 输电线弧垂监测流程 | 第64-65页 |
6.1.2 电磁场和弧垂测量 | 第65-67页 |
6.1.3 数据处理和弧垂计算 | 第67-68页 |
6.2 算例分析 | 第68-71页 |
6.2.1 基于电场逆运算弧垂计算 | 第68-69页 |
6.2.2 基于磁场逆运算弧垂计算 | 第69-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