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 第16-17页 |
1.2 连续刚构桥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国外连续刚构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连续刚构桥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 | 第20-21页 |
1.4 国内外混凝土收缩徐变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基础理论 | 第23-32页 |
2.1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 第23-24页 |
2.1.1 混凝土的收缩 | 第23-24页 |
2.1.2 混凝土的徐变 | 第24页 |
2.2 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因素 | 第24-27页 |
2.2.1 内部因素 | 第25-26页 |
2.2.2 外部因素 | 第26-27页 |
2.3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4.1 有效模量法 | 第28-29页 |
2.4.2 老化理论 | 第29页 |
2.4.3 弹性徐变理论 | 第29页 |
2.4.4 弹性老化理论 | 第29-30页 |
2.4.5 继效流动理论 | 第30页 |
2.4.6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 | 第30-31页 |
2.5 我国混凝土徐变系数的规定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收缩徐变对施工控制的影响 | 第32-5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2-39页 |
3.1.1 工程介绍 | 第32页 |
3.1.2 设计标准 | 第32-33页 |
3.1.3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 | 第33-35页 |
3.1.4 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3.1.5 施工阶段划分 | 第38-39页 |
3.2 施工阶段受力分析 | 第39-41页 |
3.3 收缩徐变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 第41-53页 |
3.3.1 对立模标高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2 对节点位移的影响 | 第44页 |
3.3.3 对主梁内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4 对应力测试的影响 | 第46-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收缩徐变作用在成桥阶段的影响 | 第54-77页 |
4.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有限元分析法 | 第54-59页 |
4.1.1 徐变基本假定 | 第54-55页 |
4.1.2 混凝土徐变的有限元法计算步骤 | 第55-59页 |
4.2 成桥阶段承载力分析 | 第59-60页 |
4.2.1 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59页 |
4.2.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第59-60页 |
4.3 成桥阶段收缩徐变对桥梁受力的影响 | 第60-65页 |
4.3.1 对主梁弯矩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2 对主梁轴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3 对主梁剪力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4 对墩顶弯矩的影响 | 第65页 |
4.4 成桥阶段收缩徐变对桥梁线形的影响 | 第65-70页 |
4.4.1 对主梁挠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2 对墩顶偏位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3 克服收缩徐变效应对墩顶偏位的顶推力研究 | 第69-70页 |
4.5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 第70-72页 |
4.6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梁长期挠度的影响分析 | 第72-74页 |
4.6.1 受加载龄期的影响 | 第72-73页 |
4.6.2 受相对湿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4.6.3 受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 第74页 |
4.7 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下挠的方法 | 第74-7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页 |
5.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