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车载自组网概述 | 第17-19页 |
2.1.1 车载自组网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车载自组网的组成 | 第17-18页 |
2.1.3 车载自组网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车载自组网的安全 | 第19-22页 |
2.2.1 车载自组网的攻击者 | 第19页 |
2.2.2 车载自组网的攻击方式 | 第19-20页 |
2.2.3 车载自组网的安全需求 | 第20-21页 |
2.2.4 车载网的安全与隐私 | 第21-22页 |
2.3 车载自组网的应用 | 第22页 |
2.4 隐私保护与认证技术 | 第22-25页 |
2.4.1 加密 | 第22-23页 |
2.4.2 双线性对 | 第23页 |
2.4.3 签名 | 第23-24页 |
2.4.4 证书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RSU的动态组车辆节点认证 | 第27-53页 |
3.1 系统初始化 | 第27-28页 |
3.2 RSU辅助的批量认证 | 第28-33页 |
3.2.1 组头与RSU的相互认证 | 第28-30页 |
3.2.2 车辆的批量认证 | 第30-32页 |
3.2.3 安全性分析 | 第32-33页 |
3.3 RSU辅助的组维护 | 第33-40页 |
3.3.1 动态组创建 | 第33-35页 |
3.3.2 成员加入 | 第35-37页 |
3.3.3 成员离开 | 第37-39页 |
3.3.4 安全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 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3.5 仿真实验 | 第42-52页 |
3.5.1 基于Vanet Mobi Sim的路径生成 | 第42-47页 |
3.5.2 基于NS2的仿真 | 第47-50页 |
3.5.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无RSU辅助的分布式匿名双向认证 | 第53-61页 |
4.1 系统初始化 | 第53页 |
4.2 假名的分层管理 | 第53-55页 |
4.2.1 假名证书的管理结构 | 第53-54页 |
4.2.2 假名证书的颁发 | 第54-55页 |
4.3 匿名双向认证 | 第55-57页 |
4.4 安全性分析 | 第57-58页 |
4.5 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4.6 仿真实验 | 第59-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主要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