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手性和手性识别 | 第13-14页 |
1.2 手性识别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手性识别方法分类 | 第14-18页 |
1.3.1 色谱法 | 第15页 |
1.3.2 光谱法 | 第15-16页 |
1.3.3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6-18页 |
1.4 电化学手性识别选择剂 | 第18-20页 |
1.4.1 蛋白质类 | 第18页 |
1.4.2 环糊精 | 第18-19页 |
1.4.3 多糖类 | 第19-20页 |
1.5 纳米材料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6 氨基酸在手性识别中的意义 | 第20-21页 |
1.7 电化学传感器在同分异构体识别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8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L-半胱氨酸/金电极对手性氨基酸的电化学识别效果研究 | 第29-44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30-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3 纳米纤维素和TEMPO氧化的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 第31页 |
2.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5 电化学检测 | 第32页 |
2.2.6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2.3.1 材料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2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33-36页 |
2.3.3 电化学识别手性氨基酸 | 第36-37页 |
2.3.4 机理讨论 | 第37-38页 |
2.3.5 修饰电极对不同浓度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电化学响应 | 第38-39页 |
2.3.6 血清样品的分析 | 第39-40页 |
2.3.7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40页 |
2.4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石墨烯量子点与 β-环糊精复合物修饰电极识别和检测酪氨酸对映异构体 | 第44-60页 |
3.1 引言 | 第44-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46页 |
3.2.2 仪器 | 第46页 |
3.2.3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 第46页 |
3.2.4 β-CD-GQDs复合物的制备 | 第46页 |
3.2.5 β-CD-GQDs/GCE的制备 | 第46-47页 |
3.2.6 电化学检测 | 第47页 |
3.2.7 血液样品的处理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3.1 材料的表征 | 第47-48页 |
3.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48-49页 |
3.3.3 酪氨酸对映异构体的识别 | 第49-52页 |
3.3.4 修饰电极的选择性 | 第52-53页 |
3.3.5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53页 |
3.3.6 血清酪氨酸的检测 | 第53-54页 |
3.4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第四章 石墨烯量子点和 β-环糊精混合物修饰电极识别和检测硝基苯胺同分异构体 | 第60-71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4.2.1 试剂与材料 | 第61页 |
4.2.2 仪器 | 第61页 |
4.2.3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 第61-62页 |
4.2.4 β-CD-GQDs复合物的制备 | 第62页 |
4.2.5 β-CD-GQDs/GCE的制备 | 第62页 |
4.2.6 电化学检测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4.3.1 材料的表征 | 第63-64页 |
4.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64-65页 |
4.3.3 硝基苯胺同分异构体的电化学表现 | 第65-66页 |
4.3.4 不同浓度硝基苯胺同分异构体的电化学表现 | 第66-67页 |
4.3.5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67页 |
4.3.6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67-68页 |
4.4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发明专利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