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托马斯公民参与决策理论视角下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D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3页
    0.1 研究背景第8页
    0.2 研究意义第8-9页
        0.2.1 论意义第8-9页
        0.2.2 现实意义第9页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0.3.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0.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0.4 研究方法第11-12页
    0.5 创新点第12-13页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第13-17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1.1 公民参与第13页
        1.1.2 新农村第13-14页
    1.2 托马斯公民参与决策理论内涵第14-17页
        1.2.1 强调公民参与第14-15页
        1.2.2 注重决策的可接受性第15页
        1.2.3 注重决策质量和信息要求第15页
        1.2.4 重视分享决策目标第15-17页
2 D村新农村建设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21页
    2.1 D村新农村建设中公民参与现状第17-18页
    2.2 D村新农村建设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第18-21页
        2.2.1 公民参与不足第18页
        2.2.2 参与热情不高第18-19页
        2.2.3 参与渠道不畅第19-20页
        2.2.4 公共决策质量偏低第20页
        2.2.5 公民意见代表性缺失第20-21页
3 D村新农村建设中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1-27页
    3.1 公民参与条件不足第21-23页
    3.2 决策机制不完善影响公众对决策的接受度第23-24页
    3.3 忽视了决策的质量和信息要求第24-25页
    3.4 决策目标偏离公共利益第25-27页
4 完善D村新农村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对策第27-38页
    4.1 创造利于公民参与的条件第27-30页
        4.1.1 提高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第27-28页
        4.1.2 建立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机制第28页
        4.1.3 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民参与第28-30页
    4.2 改进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第30-33页
        4.2.1 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第30-31页
        4.2.2 完善决策回应机制第31-32页
        4.2.3 强化决策监督机制第32-33页
    4.3 采取多种形式获取决策信息提升决策质量第33-34页
        4.3.1 接触关键公众第33-34页
        4.3.2 开展公民调查第34页
    4.4 始终坚持公共利益目标第34-38页
        4.4.1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第34-35页
        4.4.2 建立健全利益协商机制第35-36页
        4.4.3 建立健全利益整合机制第36-38页
结束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绵竹市政府处置剑南春集团股权纠纷群体性事件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昆明市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