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8-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 概念界定方向 | 第9-10页 |
(二) 发展现状方向 | 第10页 |
(三) 特征问题方向 | 第10-11页 |
(四) 区域性研究方向 | 第11页 |
(五) 比较研究方向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调查问卷法 | 第11页 |
(二)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三) 理论分析法 | 第11页 |
(四) 深度访谈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13-17页 |
一、社会组织 | 第13-14页 |
(一) 社会组织概念界定 | 第13页 |
(二) 社会组织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青年社会组织 | 第14-17页 |
(一) 青年社会组织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 青年社会组织的分类 | 第14-15页 |
(三) 青年社会组织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昆明市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一、昆明市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的基本状况 | 第17-20页 |
二、昆明市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过程中的特点 | 第20-22页 |
(一) 组织负责人逐渐拥有权力型影响力 | 第20-21页 |
(二) 组织分工日益专业化 | 第21页 |
(三) 组织结构日趋完善 | 第21页 |
(四) 组织各类机制逐步完善 | 第21页 |
(五) 组织意识日益强烈 | 第21页 |
(六) 借助网络发展迅猛 | 第21-22页 |
(七) 公益志愿导向明显 | 第22页 |
三、昆明市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一) 缺乏合法身份,阻碍组织发展 | 第22-23页 |
(二) 缺乏政府支持,规范管理不足 | 第23页 |
(三) 缺乏稳定资金,“造血”途径单一 | 第23页 |
(四) 缺乏科学管理,人员流动随意 | 第23页 |
(五) 缺乏发展目标,项目难以持续 | 第23-24页 |
(六) 缺乏宣传推广,资源整合不够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成都市政府、四川团省委、成都团市委助推青年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 | 第25-29页 |
一、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 | 第25-26页 |
(一) 试点培育枢纽型组织 | 第25页 |
(二) 发挥枢纽组织孵化器作用 | 第25-26页 |
二、规范青年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 第26-27页 |
(一) 实行双轨登记备案制 | 第26页 |
(二) 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条件 | 第26页 |
(三) 建立社会组织评价机制 | 第26-27页 |
三、制定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政策 | 第27页 |
四、推进政府向青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 第27-29页 |
(一) 建立社区服务分类供给制度 | 第28页 |
(二) 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 第28页 |
(三) 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流程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昆明市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 第29-36页 |
(一) 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二) 政府层面——营造支持环境 | 第30-31页 |
(三) 共青团层面——发挥枢纽作用 | 第31-32页 |
(四) 社会层面——推进组织发展 | 第32-33页 |
(五) 自身层面——完善组织要素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