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影子银行及其相关研究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概念与类型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影子银行的功能 | 第19-24页 |
第三节 相关文献评析 | 第24-30页 |
第三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原因及其规模 | 第30-51页 |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原因 | 第30-35页 |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别 | 第35-47页 |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 | 第47-51页 |
第四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传染 | 第51-71页 |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 | 第51-57页 |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机制 | 第57-61页 |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效应检验 | 第61-71页 |
第五章 研究的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1-7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71-73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