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2.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18页
        1.3.3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5页
    2.1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评价的内涵第19-20页
    2.2 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现状第20-23页
        2.2.1 国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现状第20-21页
        2.2.2 国内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现状第21-23页
    2.3 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治理研究现状第23页
    2.4 总体评价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概述第25-32页
    3.1 战略新兴产业的提出及特点第25-27页
        3.1.1 战略新兴产业的提出第25-26页
        3.1.2 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第26-27页
    3.2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3.2.1 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布局初具雏形,但在行业分布上存在短板第28-29页
        3.2.2 在部分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第29页
        3.2.3 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但存在重复建设问题第29页
    3.3 战略新兴企业的界定第29-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45页
    4.1 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2-33页
        4.1.1 科学性原则第32页
        4.1.2 系统性原则第32页
        4.1.3 客观性原则第32页
        4.1.4 重要性原则第32-33页
    4.2 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第33-43页
        4.2.1 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第33-34页
        4.2.2 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第34-35页
        4.2.3 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指标的说明第35-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5-54页
    5.1 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的方法第45-48页
        5.1.1 层次分析法第45-47页
        5.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7-48页
    5.2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的步骤第48-53页
        5.2.1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48页
        5.2.2 层次结构的确定第48-49页
        5.2.3 权重系数的确定第49页
        5.2.4 评价集的建立第49页
        5.2.5 隶属度的确定第49-50页
        5.2.6 和算子的确定第50页
        5.2.7 综合评价第50-52页
        5.2.8 结果分析第52-53页
    5.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分析第54-71页
    6.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第54页
    6.2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治理评价分析第54-70页
        6.2.1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第54-58页
        6.2.2 隶属度矩阵的确定第58-60页
        6.2.3 综合评价第60-69页
        6.2.4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69-70页
    6.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研究结论第71-72页
    7.2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独立董事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
下一篇:不同所有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