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电动叉车控制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电动叉车控制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电动叉车控制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3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器关键技术简介 | 第14-16页 |
1.3.1 电力驱动技术 | 第14页 |
1.3.2 能量管理技术 | 第14-15页 |
1.3.3 智能控制技术 | 第15-16页 |
1.4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系统 | 第16-17页 |
1.4.1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电机的特点及优势 | 第16页 |
1.4.2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电机的控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电动叉车起升电机控制器简介 | 第17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电动叉车起升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研究 | 第19-29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 第19页 |
2.2 坐标变换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常用坐标系 | 第19-21页 |
2.2.2 坐标系变换 | 第21-22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4 矢量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2.5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第25-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起升电机智能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分析 | 第29-55页 |
3.1 电动叉车起升电机传统控制算法 | 第29-33页 |
3.1.1 PID控制 | 第29-30页 |
3.1.2 模糊控制 | 第30-32页 |
3.1.3 RBF神经网络 | 第32-33页 |
3.2 电动叉车起升电机控制器中改进的智能控制算法研究 | 第33-35页 |
3.2.1 模糊PI控制算法原理 | 第33-35页 |
3.2.2 模糊神经网络PI控制算法原理 | 第35页 |
3.3 电动叉车起升电机控制方法建模 | 第35-41页 |
3.3.1 电动叉车起升电机矢量控制方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3.3.2 矢量控制方法中智能控制算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41-53页 |
3.4.1 仿真条件选择 | 第41-42页 |
3.4.2 起升电机转速、转矩响应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器硬件系统 | 第55-65页 |
4.1 控制器总体框架 | 第55-56页 |
4.2 控制器微处理器的选择 | 第56-57页 |
4.2.1 FPGA选型 | 第56页 |
4.2.2 DSP选型 | 第56-57页 |
4.3 电流检测电路 | 第57-58页 |
4.4 转速测量 | 第58-60页 |
4.5 功率驱动模块 | 第60-61页 |
4.5.1 信号隔离电路 | 第60页 |
4.5.2 智能功率模块 | 第60-61页 |
4.6 AD转换电路 | 第61-62页 |
4.7 串口通信电路 | 第62-63页 |
4.8 DSP与FPGA通信方法 | 第63页 |
4.9 系统电源设计 | 第63-64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器软件系统 | 第65-75页 |
5.1 货叉起升电机控制器工作过程 | 第65-66页 |
5.2 FPGA模块软件设计 | 第66-70页 |
5.2.1 AD转换控制模块 | 第66-68页 |
5.2.2 串口通信控制模块 | 第68-69页 |
5.2.3 速度输出选择模块 | 第69-70页 |
5.3 DSP模块软件设计 | 第70-71页 |
5.3.1 主程序设计 | 第70页 |
5.3.2 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5.4 DSP与FPGA数据通讯 | 第71-72页 |
5.5 显示器界面 | 第72-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5-81页 |
6.1 电动叉车起升控制器硬件实验平台 | 第75-76页 |
6.2 控制器测试与分析 | 第76-80页 |
6.2.1 被控电机的选取 | 第76页 |
6.2.2 SVPWM模块程序验证 | 第76-78页 |
6.2.3 电机输入电压检测 | 第78-79页 |
6.2.4 电机转速测量 | 第79-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总结 | 第81页 |
7.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