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渗透油藏油井压裂产能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 | 第17-30页 |
2.1 超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 | 第17-23页 |
2.2 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 | 第23-30页 |
2.2.1 启动压力梯度效应分析 | 第23-27页 |
2.2.2 压力敏感性效应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超低渗透油藏油井压裂产能预测模型 | 第30-54页 |
3.1 超低渗透油藏裂缝扩展形态 | 第30-37页 |
3.2 超低渗透油藏油井压裂产能预测模型 | 第37-45页 |
3.2.1 物理模型 | 第37-38页 |
3.2.2 数学模型 | 第38-44页 |
3.2.3 预测方法 | 第44-45页 |
3.3 实例计算 | 第45-54页 |
3.3.1 基础资料 | 第45-46页 |
3.3.2 工艺设计 | 第46-50页 |
3.3.3 对比验证 | 第50-51页 |
3.3.4 其他实例井分析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及软件编制 | 第54-65页 |
4.1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62页 |
4.1.1 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 第55-56页 |
4.1.2 模拟结果 | 第56-62页 |
4.2 编程及软件开发 | 第62-65页 |
4.2.1 软件设计思路 | 第62-63页 |
4.2.2 软件编制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