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信用风险研究 | 第11-12页 |
1.2.2 信用评级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刚性兑付研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6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案例介绍 | 第16-21页 |
2.1 东北特钢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16-17页 |
2.2 事件进程 | 第17-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21-39页 |
3.1 违约成因分析 | 第21-29页 |
3.1.1 宏观行业分析——宏观经济下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 第21-22页 |
3.1.2 公司层面原因——东北特钢的财务状况的恶化 | 第22-28页 |
3.1.3 其他原因 | 第28-29页 |
3.2 违约背景分析——中国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 | 第29-34页 |
3.2.1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形成的原因 | 第29-31页 |
3.2.2 目前打破刚性兑付面临的困难 | 第31-33页 |
3.2.3 我国债券市场“破刚兑”的进程 | 第33-34页 |
3.3 违约后的处置分析 | 第34-38页 |
3.3.1 债券违约的一般解决方式 | 第34-36页 |
3.3.2 东北特钢可能的实施方式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案例启示 | 第39-43页 |
4.1 对公司经营的启示 | 第39-40页 |
4.1.1 认清行业形式,保持适度增长 | 第39页 |
4.1.2 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确保营运资金的流动性 | 第39页 |
4.1.3 不过度负债,保持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 | 第39-40页 |
4.2 对投资者的启示—— 投资者应该树立风险自担的意识 | 第40页 |
4.3 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启示 | 第40-43页 |
4.3.1 建立信用市场风险分担机制 | 第40-41页 |
4.3.2 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的规范体系建设 | 第41页 |
4.3.3 建立公司破产偿债机制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