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资产证券化最新发展与趋势 | 第10页 |
1.1.2 案例独特性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关于资产证券化模式与机制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影响、效应等的实证、计量研究 | 第13页 |
1.3.3 关于资产证券化在不同领域实际应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现状简述 | 第15-23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 第15页 |
2.2 资产证券化的品种及模式 | 第15-17页 |
2.3 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分析 | 第17-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案例背景分析 | 第23-33页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23-25页 |
3.2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概述 | 第25-27页 |
3.3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 第27-32页 |
3.3.1 参与主体的动因 | 第27-29页 |
3.3.2 政策提倡 | 第29-30页 |
3.3.3 国内外对比 | 第30-31页 |
3.3.4 市场环境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京东白条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33-68页 |
4.1 案例介绍 | 第33-39页 |
4.1.1 项目整体情况 | 第33-35页 |
4.1.2 交易结构 | 第35-36页 |
4.1.3 基础资产 | 第36-37页 |
4.1.4 现金流分配 | 第37-38页 |
4.1.5 信用增级 | 第38-39页 |
4.2 参与主体分析 | 第39-41页 |
4.2.1 原始权益人分析 | 第39-41页 |
4.2.2 计划管理人分析 | 第41页 |
4.3 基础资产分析 | 第41-46页 |
4.3.1 基础资产池质量分析 | 第42-45页 |
4.3.2 循环购买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4.4 收益率分析 | 第46-49页 |
4.5 信用增级分析 | 第49-51页 |
4.6 风险控制分析 | 第51-53页 |
4.7 SPV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4.8 现金流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第54-66页 |
4.8.1 参数设置 | 第54-57页 |
4.8.2 现金流模拟结果 | 第57-61页 |
4.8.3 敏感性分析 | 第61-65页 |
4.8.4 模拟分析结论 | 第65-66页 |
4.8.5 模型的不足之处 | 第6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案例评价 | 第68-77页 |
5.1 案例的优点和独特性 | 第68-70页 |
5.1.1 基础资产池分散,质量良好 | 第68页 |
5.1.2 优先级证券本息支付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 第68-69页 |
5.1.3 收益率比信用债有优势,融资成本下行 | 第69-70页 |
5.1.4 较完善的风控流程 | 第70页 |
5.2 案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70-75页 |
5.2.1 逾期应收款的累积导致不良率恶化 | 第70-71页 |
5.2.2 征信体系较为封闭 | 第71-72页 |
5.2.3 超额利差持续性受到京东商城促销手段的侵蚀 | 第72-73页 |
5.2.4 资产池的期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 第73页 |
5.2.5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73页 |
5.2.6 信息披露程度较低 | 第73-74页 |
5.2.7 专项计划作为SPV的法律效力模糊 | 第74-75页 |
5.3 对策与建议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9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