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力与工件材料表面质量关系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高速切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高速切削定义 | 第12-14页 |
1.2.2 高速切削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切削力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表面质量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表面粗糙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3 加工硬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切削力实验与测定 | 第20-34页 |
2.1 钛合金车削实验 | 第20-31页 |
2.1.1 正交切削模型 | 第20页 |
2.1.2 钛合金实验条件 | 第20-25页 |
2.1.3 车削实验过程 | 第25-26页 |
2.1.4 钛合金实验方案 | 第26-28页 |
2.1.5 钛合金实验结果 | 第28-31页 |
2.2 铜合金车削实验 | 第31-34页 |
2.2.1 铜合金实验条件 | 第31-32页 |
2.2.2 铜合金单因素实验方案 | 第32页 |
2.2.3 铜合金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第3章 钛合金切削力的影响因素 | 第34-56页 |
3.1 切削力理论 | 第34-36页 |
3.1.1 切削力来源 | 第34页 |
3.1.2 切削力分解 | 第34-35页 |
3.1.3 切削力模型 | 第35-36页 |
3.2 TA2车削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3.2.1 TA2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2.2 TA2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3.3 TA2切削力与切屑形态之间的关系 | 第43-46页 |
3.4 切削力与刀具振动之间的关系 | 第46-54页 |
3.4.1 TA2切削力与刀具振动之间的关系 | 第46-52页 |
3.4.2 TA15切削力与刀具振动之间的关系 | 第52-54页 |
3.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钛合金表面质量实验研究 | 第56-72页 |
4.1 表面粗糙度的来源 | 第56-58页 |
4.1.1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 | 第56-57页 |
4.1.2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4.2 表面粗糙度实验 | 第58-59页 |
4.3 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 | 第59-67页 |
4.3.1 表面粗糙度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4.3.2 表面粗糙度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4.4 表面质量与刀具切削振动之间的关系 | 第67-70页 |
4.4.1 TA2表面质量与刀具振动之间关系 | 第68-69页 |
4.4.2 TA15表面质量与刀具振动之间关系 | 第69-70页 |
4.5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切削力与表面质量关系研究 | 第72-76页 |
5.1 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关系定性分析 | 第72-74页 |
5.2 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关系定量分析 | 第74-75页 |
5.3 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切削力有限元仿真及误差分析 | 第76-83页 |
6.1 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 | 第76-78页 |
6.1.1 车削模型 | 第76页 |
6.1.2 刀-屑摩擦模型与切屑分离准则 | 第76-77页 |
6.1.3 材料属性与本构关系 | 第77-78页 |
6.2 铜合金切削力有限元分析与实验分析对比 | 第78-80页 |
6.3 误差分析 | 第80-81页 |
6.4 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