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VSC系统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汽车稳定性控制理论研究 | 第19-3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汽车侧滑的原因 | 第19-20页 |
2.3 汽车二自由度模型分析 | 第20-30页 |
2.3.1 横摆角速度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6页 |
2.3.2 质心侧偏角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3 汽车状态判断 | 第28-30页 |
2.4 控制策略 | 第30-34页 |
2.4.1 差动制动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2.4.2 制动力分配策略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整车虚拟样机的建模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仿真环境 | 第35-38页 |
3.2.1 ADAMS软件介绍 | 第35-36页 |
3.2.2 Simulink软件介绍 | 第36-37页 |
3.2.3 ADAMS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 | 第37-38页 |
3.3 整车虚拟样机模型 | 第38-44页 |
3.3.1 整车参数及结构 | 第38-39页 |
3.3.2 悬架结构及动力学模型 | 第39-41页 |
3.3.3 轮胎结构及动力学模型 | 第41-42页 |
3.3.4 转向系统结构及模型 | 第42-43页 |
3.3.5 制动器结构和动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VSC遗传优化PID控制算法研究 | 第45-5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遗传PID控制算法 | 第45-52页 |
4.2.1 PID控制算法和参数选取 | 第45-48页 |
4.2.2 PID参数寻优评价指标 | 第48页 |
4.2.3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优化策略 | 第48-49页 |
4.2.4 PID控制器的遗传优化 | 第49-52页 |
4.3 遗传优化PID控制器在VSC中的应用 | 第52-54页 |
4.3.1 基于直接横摆力矩的PID控制器设计 | 第52-53页 |
4.3.2 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器参数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55-66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不同控制方法下的汽车稳定性仿真 | 第55-62页 |
5.2.1 无VSC控制汽车的行驶仿真 | 第55-57页 |
5.2.2 基于PID算法的VSC系统仿真 | 第57-60页 |
5.2.3 基于遗传优化PID算法的VSC系统仿真 | 第60-62页 |
5.3 汽车结构参数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1 整车质量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2 质心位置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