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3.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2 私募股权基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1.4.1 中小企业界定 | 第19-20页 |
1.4.2 私募股权基金 | 第20-21页 |
1.4.3 企业绩效 | 第21-23页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第2章 我国中小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2.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24-25页 |
2.2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2.2.1 抗风险能力弱,破产率高 | 第25页 |
2.2.2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 第25-26页 |
2.2.3 企业素质普遍较低 | 第26-27页 |
2.2.4 融资难题更加凸显 | 第27-28页 |
2.3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2.4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特点 | 第30-33页 |
2.4.1 高风险、投资周期较长且无需担保 | 第30页 |
2.4.2 特殊的双重代理 | 第30-31页 |
2.4.3 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以退为进”的投资理念 | 第31-32页 |
2.4.4 集合投资且投资方式灵活多变 | 第32-33页 |
第3章 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33-39页 |
3.1 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 | 第33-35页 |
3.1.1 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33-34页 |
3.1.2 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征 | 第34页 |
3.1.3 有助于改善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 第34-35页 |
3.1.4 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 第35页 |
3.2 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绩效的消极影响 | 第35-39页 |
3.2.1 突击入股、滋生腐败 | 第36页 |
3.2.2 重营销、轻品质 | 第36-37页 |
3.2.3 解禁前拼命包装、解禁后疯狂减持 | 第37页 |
3.2.4 绑架企业、饮鸩止渴 | 第37-39页 |
第4章 私募股权基金对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9-58页 |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预处 | 第39页 |
4.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9-44页 |
4.2.1 研究思路 | 第39-40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40-44页 |
4.3 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企业绩效的综合评分 | 第44-48页 |
4.3.1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 第44-45页 |
4.3.2 主成份的提取 | 第45-46页 |
4.3.3 提取公共因子 | 第46-47页 |
4.3.4 构建主因子得分函数并计算因子得分 | 第47-48页 |
4.4 有无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绩效比较 | 第48-50页 |
4.4.1 描述性统计检验 | 第48-49页 |
4.4.2 均值比较 | 第49-50页 |
4.4.3 分布比较 | 第50页 |
4.5 上市企业综合绩效的纵向比较 | 第50-53页 |
4.5.1 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历年绩效分析 | 第50-51页 |
4.5.2 无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历年绩效分析 | 第51-53页 |
4.6 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8页 |
4.6.1 变量定义及说明 | 第53-54页 |
4.6.2 模型选择 | 第54页 |
4.6.3 描述性统计检验 | 第54-55页 |
4.6.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5-58页 |
第5章 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及对中小企业运用私募股权的建议 | 第58-64页 |
5.1 加快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建议 | 第58-62页 |
5.1.1 坚持市场化取向 | 第58-59页 |
5.1.2 理顺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架构 | 第59-60页 |
5.1.3 注重培育本土私募股权基金 | 第60-61页 |
5.1.4 培养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才 | 第61-62页 |
5.2 我国中小企业运用私募股权的建议 | 第62-64页 |
5.2.1 中小企业吸引私募股权基金的策略 | 第62页 |
5.2.2 中小企业选取私募股权基金的策略 | 第62-63页 |
5.2.3 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基金的策略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