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光子晶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本身具备可调谐特性的光子晶体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2 引入缺陷模的光子晶体研究 | 第18-22页 |
1.3 磁流体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1 磁流体微观结构的研究 | 第22-24页 |
1.3.2 磁流体光学特性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 课题提出 | 第25-2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1.5.2 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第2章 磁流体光子晶体微观结构的研究 | 第29-55页 |
2.1 磁流体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2.1.1 分子动力学法 | 第29-30页 |
2.1.2 蒙特卡洛方法 | 第30-31页 |
2.1.3 耗散粒子动力学法 | 第31页 |
2.1.4 格子波尔兹曼方法 | 第31-32页 |
2.2 基于球杆形粒子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原理 | 第32-40页 |
2.2.1 球杆形磁性粒子的磁偶极子模型 | 第32-33页 |
2.2.2 球杆形磁性粒子受力作用分析 | 第33-38页 |
2.2.3 球杆形磁性粒子受力矩作用分析 | 第38-40页 |
2.3 磁流体微观结构仿真关键问题 | 第40-43页 |
2.3.1 初始状态 | 第40-41页 |
2.3.2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2.3.3 相互作用的截断 | 第42-43页 |
2.4 磁流体微观结构模拟分析 | 第43-54页 |
2.4.1 运动方程及模拟参数 | 第43-45页 |
2.4.2 磁性粒子的磁场响应过程分析 | 第45-50页 |
2.4.3 磁流体光子晶体形成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2.4.4 磁流体光子晶体磁调谐特性分析 | 第51-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磁流体光子晶体透射特性的研究 | 第55-73页 |
3.1 概述 | 第55-56页 |
3.2 磁流体光子晶体平行磁场的透射特性 | 第56-64页 |
3.2.1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光透射模型 | 第57-63页 |
3.2.2 磁流体光子晶体透射特性的仿真结果 | 第63-64页 |
3.3 磁流体光子晶体垂直磁场的禁带特性 | 第64-71页 |
3.3.1 磁性光子晶体平面波展开法 | 第64-67页 |
3.3.2 磁流体二相分离模型 | 第67-68页 |
3.3.3 磁流体光子晶体禁带特性的仿真结果 | 第68-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磁流体光子晶体可调谐慢光特性的研究 | 第73-89页 |
4.1 慢光的概念以及产生方法概述 | 第73-76页 |
4.1.1 慢光的概念 | 第73-75页 |
4.1.2 光子晶体波导慢光 | 第75-76页 |
4.2 磁流体光子晶体波导模型的设计 | 第76-80页 |
4.2.1 双槽模型的提出 | 第76-78页 |
4.2.2 磁流体光子晶体波导慢光的分析方法 | 第78-80页 |
4.3 磁流体光子晶体波导的可调谐慢光特性仿真结果 | 第80-88页 |
4.3.1 恒定磁场下磁场强度响应特性 | 第80-82页 |
4.3.2 不同磁场变化率下磁场强度响应特性 | 第82-86页 |
4.3.3 外界温度的影响 | 第86-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基于磁流体光子晶体微腔的磁场传感系统研究 | 第89-101页 |
5.1 光子晶体微腔的基本理论 | 第89-93页 |
5.1.1 光子晶体微腔的概述 | 第89-90页 |
5.1.2 有限时域差分法 | 第90-93页 |
5.2 基于磁流体光子晶体微腔传感系统设计 | 第93-96页 |
5.2.1 磁流体光子晶体微腔的形成 | 第93页 |
5.2.2 传感系统的设计 | 第93-96页 |
5.3 基于磁流体光子晶体微腔传感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96-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结合磁流体光子晶体的磁场传感方法 | 第101-119页 |
6.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磁理论及结构类型 | 第101-104页 |
6.1.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磁理论 | 第101-102页 |
6.1.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激发方式 | 第102-104页 |
6.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结合磁流体光子晶体的传感理论研究 | 第104-110页 |
6.2.1 传感系统结构 | 第104-106页 |
6.2.2 传感系统理论模型 | 第106-110页 |
6.3 仿真结果及讨论 | 第110-11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7.1 结论 | 第119-120页 |
7.2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7.3 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主要科研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