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前言第12-20页
    0.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2-17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0.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0.3.1 理论意义第17-18页
        0.3.2 实际应用价值第18页
    0.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0.5 论文创新点第19-20页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第20-29页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第20-22页
        1.1.1 志愿服务的含义第20页
        1.1.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第20-21页
        1.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内容第21-22页
    1.2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1.2.1 雏形阶段(建国后-1992年)第23页
        1.2.2 探索发展阶段(1993-2007年)第23-24页
        1.2.3 广泛开展阶段(2008年至今)第24页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与价值第24-26页
        1.3.1 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第25页
        1.3.2 有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第25页
        1.3.3 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升第25-26页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26-29页
        1.4.1 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新载体第26-27页
        1.4.2 大学生志愿服务践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第27-28页
        1.4.3 大学生志愿服务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28-29页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第29-51页
    2.1 青岛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第29-41页
        2.1.1 调查设计与操作第29-30页
        2.1.2 调查结果分析第30-41页
    2.2 大学生志愿服务取得的成绩第41-43页
    2.3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第43-51页
        2.3.1 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2.3.2 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5-48页
        2.3.3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第48-51页
3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思考第51-61页
    3.1 高校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第51-55页
        3.1.1 成立高校内部专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构第51-52页
        3.1.2 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招募工作第52-53页
        3.1.3 完善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第53-54页
        3.1.4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第54-55页
    3.2 社会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充分的支持第55-58页
        3.2.1 提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可度第55-56页
        3.2.2 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充足的资金保障第56-57页
        3.2.3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第57-58页
    3.3 大学生个人立足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完善自我第58-61页
        3.3.1 深化对志愿精神的理解,端正服务动机第59页
        3.3.2 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促进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第59-61页
4 结语第61-63页
    4.1 本文的观点第61页
    4.2 本文的局限第61页
    4.3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字英雄》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呈现研究
下一篇:应用技术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三所本科转型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