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关于地铁对周边房地产价格效应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关于地铁对周边房地产价格效应的研究 | 第16-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城市地铁与住宅价格 | 第22-31页 |
2.1 城市地铁 | 第22-25页 |
2.1.1 地铁的简介 | 第22页 |
2.1.2 地铁的特点 | 第22-24页 |
2.1.3 地铁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 | 第24-25页 |
2.2 住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2.2.1 住宅价格 | 第25页 |
2.2.2 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2.3 地铁与住宅价格的相互关系 | 第28-31页 |
2.3.1 地铁对沿线住宅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2.3.2 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理 | 第29-30页 |
2.3.3 地铁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30-31页 |
3 特征价格(Hedonic)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1-39页 |
3.1 特征价格模型的概念及理论 | 第31-33页 |
3.1.1 特征价格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31页 |
3.1.2 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3.2 特征价格模型的假设前提 | 第33-34页 |
3.3 特征价格模型具体表现形式 | 第34-35页 |
3.4 特征变量 | 第35-36页 |
3.4.1 区位特征变量 | 第35页 |
3.4.2 邻里特征变量 | 第35页 |
3.4.3 建筑特征变量 | 第35-36页 |
3.5 参数的估计与模型经验 | 第36-39页 |
3.5.1 参数的估计方法 | 第36页 |
3.5.2 模型的检验方法 | 第36-39页 |
4 青岛地铁M2号线周边住宅特征价格模型的建立 | 第39-46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9-41页 |
4.1.1 房产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4.1.2 GIS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 特征变量设置、赋值及特征价格模型的建立 | 第41-46页 |
4.2.1 区位特征 | 第41-42页 |
4.2.2 邻里特征 | 第42页 |
4.2.3 建筑特征 | 第42-43页 |
4.2.4 因变量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5 特征价格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5 青岛地铁M2号线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的模型构建及分析 | 第46-66页 |
5.1 青岛地铁项目概述及相关数据 | 第46-49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46-48页 |
5.1.2 数据概况 | 第48-49页 |
5.2 模型试算和选择 | 第49-51页 |
5.3 模型的构建 | 第51-59页 |
5.3.1 线性模型的试分析 | 第51-54页 |
5.3.2 改进的线性模型 | 第54-57页 |
5.3.3 改进的半对数模型 | 第57-59页 |
5.3.4 模型表达式 | 第59页 |
5.4 模型的检验及模型效果分析 | 第59-62页 |
5.4.1 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检验 | 第59-60页 |
5.4.2 经济意义的检验 | 第60-62页 |
5.5 地铁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讨论 | 第62-66页 |
5.5.1 其他已建地铁项目的影响半径 | 第62-64页 |
5.5.2 青岛地铁M2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6 结论、政策与展望 | 第66-70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 | 第66-67页 |
6.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6.1.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7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67-68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一 | 第73-76页 |
附录二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