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三维地震波走时场正演数值模拟及反演技术处理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7-18页
2 三维模型初至波射线追踪第18-50页
    2.1 地震层析成像基本原理第18-19页
    2.2 常用的射线追踪算法及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2.3 改进的三维初至波旅行时线性插值法第22-33页
        2.3.1 旅行时线性插值基本原理第22-24页
        2.3.2 三维速度模型的建立第24页
        2.3.3 三维线性插值算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第24-27页
        2.3.4 三维向前处理走时场计算第27-31页
        2.3.5 三维传统的向后处理射线追踪第31-33页
    2.4 向后处理的改进----基于旅行时梯度的射线追踪第33-37页
    2.5 改进的旅行时梯度射线追踪算法第37-39页
    2.6 三维模型初至波数值试验第39-50页
        2.6.1 向前处理第39-43页
        2.6.2 向后处理第43-50页
3 三维模型多次波射线追踪第50-66页
    3.1 地震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第50-51页
    3.2 基于旅行时梯度的分区多步计算思想第51-56页
        3.2.1 模型建立第52页
        3.2.2 模型分区第52-54页
        3.2.3 分区多步基于旅行时梯度的多次波计算第54-56页
    3.3 三维模型中多次透射波、转换波及反射波模拟第56-66页
        3.3.1 多次透射、转换、一次反射波波前模拟及射线追踪第56-60页
        3.3.2 多次反射波波前模拟及射线追踪第60-63页
        3.3.3 误差分析第63-66页
4 初至波层析成像技术处理第66-81页
    4.1 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第66-67页
    4.2 地震旅行时层析成像的混定问题第67-69页
    4.3 单元网格大小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第69-72页
    4.4 初始模型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第72-74页
    4.5 技术处理第74-77页
        4.5.1 改进的插值处理第74-75页
        4.5.2 改进的平滑处理第75-76页
        4.5.3 边界处理第76-77页
    4.6 技术处理后的试验结果第77-81页
5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饱和—非饱和水流运动的数据同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1,8-萘酰亚胺和三苯胺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