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页 |
2 公司资本制度模式分析 | 第12-18页 |
2.1 法定资本制 | 第13-15页 |
2.1.1 法定资本制概述 | 第13页 |
2.1.2 法定资本制的优劣 | 第13-14页 |
2.1.3 法定资本制的立法理念与债权人保护 | 第14-15页 |
2.2 授权资本制 | 第15-17页 |
2.2.1 授权资本制概述 | 第15-16页 |
2.2.2 授权资本制的优劣 | 第16页 |
2.2.3 授权资本制的立法理念与债权人保护 | 第16-17页 |
2.3 折衷资本制 | 第17-18页 |
2.3.1 折衷资本制概述 | 第17页 |
2.3.2 折衷资本制的优劣 | 第17页 |
2.3.3 折衷资本制的立法理念与债权人保护 | 第17-18页 |
2.4 三种资本制度综合评述 | 第18页 |
3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 第18-26页 |
3.1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3.2 我国现行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3.2.1 废除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及其意义 | 第19-20页 |
3.2.2 实缴制改为认缴制 | 第20-21页 |
3.2.3 取消验资和年检制度 | 第21-23页 |
3.3 我国现行公司资本制度立法理念的变革 | 第23-26页 |
3.3.1 变革之一:公司资本信用向公司资产信用转变 | 第23-24页 |
3.3.2 变革之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转变 | 第24-25页 |
3.3.3 变革之三:公司资本管理理念从“管制”向“自治”转变 | 第25-26页 |
4 现行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的影响 | 第26-33页 |
4.1 废除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影响 | 第26-28页 |
4.2 出资期限由公司章程自主约定的影响 | 第28-29页 |
4.3 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的影响 | 第29-32页 |
4.3.1 公司偿债能力难以判断 | 第30-31页 |
4.3.2 公司实有资产相对减少 | 第31页 |
4.3.3 资本三原则的债权保障功能被弱化 | 第31-32页 |
4.4 取消验资和年检制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现行公司资本制度下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33-42页 |
5.1 建立统一的公司信息公示制度 | 第33-35页 |
5.2 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 第35-36页 |
5.3 建立公司信用评级机制 | 第36-37页 |
5.4 建立股东个人信用评级制度 | 第37-39页 |
5.5 强化股东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 | 第39页 |
5.6 债权人法律保护的其他制度 | 第39-42页 |
5.6.1 完善公司法定公积金制度 | 第39-40页 |
5.6.2 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