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图案学论文

画志—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像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2页
    1.1 研究依据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第10页
    1.4 本选题的新意第10页
    1.5 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前世今生第12-31页
    2.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历史渊源第12-20页
        2.1.1 符号存在的历史状态第12-18页
        2.1.2 符号存在的象征属性第18-20页
    2.2 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分类梳理第20-24页
        2.2.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类别划分第20-24页
        2.2.2 传统文化与符号分类的关系第24页
    2.3 传统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定义第24-28页
        2.3.1 符号与物的关系及其分类第24-26页
        2.3.2 符号于平面设计中的定义第26-28页
    2.4 传统文化符号变革面临的问题第28-31页
        2.4.1 传统符号与时代文化第28-29页
        2.4.2 传统符号与时代语境第29-31页
第三章 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的意义第31-45页
    3.1 传统文化符号的社会构建意义第31-34页
        3.1.1 符号对于社会构建的基本意义第31-32页
        3.1.2 传统符号社会构建的文化意义第32-34页
    3.2 传统文化符号的文化发扬意义第34-38页
        3.2.1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构建第34-36页
        3.2.2 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寻思第36-38页
    3.3 传统文化符号的信息传播意义第38-41页
        3.3.1 传统文化作为符号得以传播的必然第38-39页
        3.3.2 传统文化作为符号传播的责任使命第39-41页
    3.4 传统文化符号的方法论意义第41-45页
        3.4.1 符号与其他学科的方法论关系第41-42页
        3.4.2 符号在当代设计中的方法论意义第42-45页
第四章 传统文化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重构第45-60页
    4.1 平面设计重构符号的任意性与系统性第45-48页
        4.1.1 平面设计重构符号的任意性第45-47页
        4.1.2 平面设计重构符号的系统性第47-48页
    4.2 过程与状态__平面设计符号解构演化第48-52页
        4.2.1 平面设计对于符号意义与形式的解构第48-50页
        4.2.2 平面设计解构符号意义与形式的方法第50-52页
    4.3 途径与效果平面设计符号重构关系第52-55页
        4.3.1 符号结构与重构形式的关系第52-54页
        4.3.2 符号象征与设计重构的关系第54-55页
    4.4 平面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符号转化与精神重构第55-60页
        4.4.1 平面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符号转化第55-57页
        4.4.2 平面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重构第57-60页
第五章 “画”与“志”的意义解释第60-72页
    5.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美术中的历史演变第60-69页
        5.1.1 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符号演变第60-66页
        5.1.2 近代美术设计中的传统符号第66-69页
    5.2 “画志”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第69页
        5.2.1 画志-画即话者第69页
        5.2.2 画志-以图言志第69页
    5.3 关于“志”的哲学思考与符号呈现第69-72页
        5.3.1 关于志的哲学体现第69-70页
        5.3.2 关于志的美学体现第70-72页
第六章 画志:我的创作实践第72-84页
    6.1 画志系列:人物创作第72-73页
    6.2 画志系列:天人合一第7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第88页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PEN DESIGN NOW!--基于用户体验的开放型设计研究
下一篇:思维风格对初中生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阅读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