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用户体验设计现状分析 | 第12-25页 |
2.1 用户体验现设计现状分析 | 第12-18页 |
2.1.1 用户体验的定义 | 第13-15页 |
2.1.2 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 | 第15-17页 |
2.1.3 用户研究方法—被筛选的用户需求 | 第17-18页 |
2.2 利用“群体智慧的”用户体验设计 | 第18-20页 |
2.3 用户体验设计向个性化的转变 | 第20-25页 |
2.3.1 个性化推荐在不同产品领域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2.3.2 个性化推荐方法模型梳理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现状存在的问题—被打破的设计边界 | 第25-39页 |
3.1 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实际应用问题 | 第25-28页 |
3.1.1 个性化推荐的短板及挑战 | 第25-26页 |
3.1.2 用户研究方法的弊端—用研必死 | 第26-27页 |
3.1.3 反用户体验热潮 | 第27页 |
3.1.4 被神话的用户体验论 | 第27-28页 |
3.2 物联网思想对用户体验设计本质的洗礼 | 第28-32页 |
3.2.1 设计工具的共享与开放运动 | 第29-30页 |
3.2.2 设计标准的嬗变 | 第30-31页 |
3.2.3 设计师创作的局限性—创作孤岛 | 第31页 |
3.2.4 草根文化的兴起 | 第31-32页 |
3.3 设计版权:从所有权到使用权 | 第32-39页 |
3.3.1 网络中的抄袭现象—被混淆的你、我、他 | 第33-34页 |
3.3.2 互联网的版权大战 | 第34-37页 |
3.3.3 著佐权copyleft | 第37页 |
3.3.4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于用户体验开放型设计理论依据 | 第39-52页 |
4.1 协同共享时代赋予“用户”的新共性 | 第39-42页 |
4.1.1 千禧一代的免费世界观 | 第39-40页 |
4.1.2 篡权的“产消者” | 第40-41页 |
4.1.3 新时代“用户”对“自由”的新阐释 | 第41-42页 |
4.2 用户体验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 第42-45页 |
4.2.1 用户感知的参考因素 | 第42-43页 |
4.2.2 格式塔原理作用下的用户体验设计准则 | 第43-44页 |
4.2.3 常见的用户本能心理 | 第44-45页 |
4.2.4 网络营销的迎合心理 | 第45页 |
4.3 马克斯·韦伯对于工具“合理性”判断 | 第45-46页 |
4.4 从德勒兹的“游牧思想”谈用户情感诉求 | 第46-48页 |
4.4.1 “块茎”的个性化用户情感诉求属性及特点 | 第46-47页 |
4.4.2 思想者自由不羁的游牧:“千高原”欲望模型 | 第47-48页 |
4.4.3 “欲望生产”的可行性 | 第48页 |
4.5 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观—可持续的设计观 | 第48-49页 |
4.6 反思型服务设计——对“事”的设计衍生 | 第49-52页 |
4.6.1 服务设计的流程 | 第49-50页 |
4.6.2 反思型服务设计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基于用户体验开放型设计方法论——DOD:Design Open Design | 第52-59页 |
5.1 开放型设计研究现状 | 第52-56页 |
5.1.1 开放型设计的概念 | 第52-53页 |
5.1.2 开放型设计案例分析 | 第53-56页 |
5.2 基于用户体验的开放型设计方法——DOD:Design Open Design | 第56-57页 |
5.2.1 DOD定义 | 第56页 |
5.2.2 DOD设计对象 | 第56-57页 |
5.2.3 DOD原则 | 第57页 |
5.2.4 DOD方法和工具 | 第57页 |
5.3 基于用户体验的开放型设计实验——嘘壳儿 | 第57-59页 |
第六章 后记:Open Design Now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学术成果统计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