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第2章 国内外发展与应用情况 | 第11-22页 |
2.1 国外发展与应用情况 | 第11-16页 |
2.1.1 欧洲 | 第11-14页 |
2.1.2 美国——双T板的应用 | 第14-15页 |
2.1.3 澳大利亚——预制速成墙 | 第15页 |
2.1.4 日本——隔震技术 | 第15-16页 |
2.2 国内发展与应用情况 | 第16-20页 |
2.2.1 大陆地区 | 第16-18页 |
2.2.2 香港地区 | 第18页 |
2.2.3 台湾地区 | 第18-20页 |
2.3 世界范围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演进过程 | 第20-22页 |
第3章 当代北京装配式公共建筑发展研究 | 第22-58页 |
3.1 时代划分的依据 | 第22-24页 |
3.2 1950 年代——学习苏联经验 | 第24-30页 |
3.2.1 此时期装配式公共建筑发展情况 | 第24-26页 |
3.2.2 典型建筑:民族饭店 | 第26-29页 |
3.2.3 本阶段小结 | 第29-30页 |
3.3 1960 年代~1970 年代——进行大量自主实验研究 | 第30-34页 |
3.3.1 装配式公共建筑发展情况 | 第30-33页 |
3.3.2 典型建筑:北京民航大厦 | 第33-34页 |
3.3.3 本阶段小结 | 第34页 |
3.4 1980 年代——引进法国预制薄板迭合板技术和南斯拉夫预制升板技术 | 第34-52页 |
3.4.1 此时期装配式公共建筑发展情况 | 第35-44页 |
3.4.2 典型建筑 1:西苑饭店 | 第44-49页 |
3.4.3 典型建筑 2:北京王府井商业楼 | 第49-52页 |
3.4.4 本阶段小结 | 第52页 |
3.5 1990 年代至今——从停滞到重提装配式 | 第52-58页 |
3.5.1 90 年代中期装配式公共建筑停滞原因 | 第53-54页 |
3.5.2 全现浇式建筑得到发展 | 第54页 |
3.5.3 案例分析:预制外墙挂板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 第54-56页 |
3.5.4 此时期存在的问题剖析 | 第56-58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4页 |
4.1 技术总结 | 第58-59页 |
4.2 历史发展经验总结 | 第59页 |
4.3 展望 | 第59-64页 |
4.3.1 未来发展趋势之——造型的多样化 | 第59-62页 |
4.3.2 未来发展趋势之二——BIM+装配式建筑 | 第62页 |
4.3.3 未来发展趋势之三——与绿色建筑技术融合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