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SAPO系分子筛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1 硅原子取代机理 | 第11页 |
1.2.2 SAPO分子筛酸性调控 | 第11-12页 |
1.2.3 金属杂原子骨架取代 | 第12-13页 |
1.3 多级孔材料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1.3.1 软模板法 | 第13-14页 |
1.3.2 硬模板法 | 第14-15页 |
1.3.3 后处理法 | 第15-16页 |
1.4 MTO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1 MTO反应机理 | 第16-17页 |
1.4.2 MTO催化剂 | 第17-18页 |
1.4.3 催化剂的积炭失活 | 第18-19页 |
1.5 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分子筛材料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1 常规法合成SAPO-34 分子筛 | 第20-21页 |
2.2.2 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结构SAPO-34 分子筛 | 第21页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21-22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1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1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1-22页 |
2.3.4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2页 |
2.4 MTO反应化性能评价 | 第22-23页 |
2.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4.2 甲醇制烯烃反应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常规水热合成SAPO-34 分子筛 | 第23-38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三乙胺为模板剂合成SAPO-34 分子筛 | 第23-31页 |
3.2.1 三乙胺加入量的影响 | 第23-26页 |
3.2.2 硅加入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3 pH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4 晶化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5 晶化时间的影响 | 第31页 |
3.3 吗啡啉为模板剂合成SAPO-34 分子筛 | 第31-34页 |
3.3.1 吗啡啉加入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 硅加入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pH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双模板剂法优化SAPO-34 分子筛合成 | 第34-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 | 第38-6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CTAB为软模板合成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 | 第38-48页 |
4.2.1 CTAB加入量的影响 | 第38-43页 |
4.2.2 CTAB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3 合成pH的影响 | 第45-48页 |
4.3 长链烷基磷酸铵为介孔模板剂合成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 | 第48-57页 |
4.3.1 N-14 加入量的影响 | 第48-52页 |
4.3.2 N-14 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3 合成pH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 葡萄糖为软模板合成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 | 第57-65页 |
4.4.1 葡萄糖加入量的影响 | 第58-61页 |
4.4.2 葡萄糖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3 合成pH的影响 | 第63-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MTO反应性能评价 | 第66-72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不同介孔模板剂合成SAPO-34 分子筛酸性能表征 | 第66-67页 |
5.3 MTO反应性能评价 | 第67-71页 |
5.3.1 常规法合成SAPO-34 分子筛MTO反应性能评价 | 第67-68页 |
5.3.2 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MTO反应性能评价 | 第68-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