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单元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理论背景:“空间教育”理念的提出 | 第7页 |
1.1.2 需求背景:新理念下幼儿园空间的转变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4.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幼儿发育特点与幼儿园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15-25页 |
2.1 相关概念说明 | 第15页 |
2.2 不同年龄段幼儿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点 | 第15-19页 |
2.2.1 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2 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 幼儿园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19-24页 |
2.3.1 保障安全性 | 第19-22页 |
2.3.2 增强空间灵活性 | 第22页 |
2.3.3 增添趣味与益智性 | 第22-23页 |
2.3.4 发展可持续性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适应幼儿行为特征的幼儿园单元空间研究 | 第25-41页 |
3.1 针对幼儿行为特征的人体工程学内容 | 第25-30页 |
3.1.1 基础理论 | 第25-26页 |
3.1.2 单元空间尺度设计的原则 | 第26页 |
3.1.3 功能空间的尺度设计 | 第26-30页 |
3.2 单元空间内幼儿认知行为的相关内容 | 第30-37页 |
3.2.1 基础理论 | 第30页 |
3.2.2 幼儿认知空间的基础与方法 | 第30-32页 |
3.2.3 基于幼儿认知行为的单元空间设计 | 第32-37页 |
3.3 基于幼儿行为特征的情境空间构成 | 第37-40页 |
3.3.1 桌面活动区 | 第37-38页 |
3.3.2 角色游戏区 | 第38-39页 |
3.3.3 开放建构区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适应幼儿心理特点的幼儿园单元空间研究 | 第41-55页 |
4.1 基础理论 | 第41-44页 |
4.1.1 幼儿心理学及其对空间设计的指导意义 | 第41-43页 |
4.1.2 空间心理学及其对空间设计的指导意义 | 第43-44页 |
4.2 单元空间的色彩分析 | 第44-48页 |
4.2.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44-46页 |
4.2.2 色彩对幼儿心理产生的的影响 | 第46页 |
4.2.3 单元空间的色彩设计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4.2.4 单元空间的色彩设计方法 | 第47-48页 |
4.3 单元空间的照明分析 | 第48-51页 |
4.3.1 基础理论 | 第48-49页 |
4.3.2 照明光在空间环境中的作用 | 第49页 |
4.3.3 单元空间照明设计的方法 | 第49-51页 |
4.4 单元空间的材料选择分析 | 第51-53页 |
4.4.1 材料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51-52页 |
4.4.2 材料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3 单元空间环境材料的选择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设计案例——大连理工大学幼儿园单元空间设计 | 第55-71页 |
5.1 项目设计总体构思及原则分析 | 第55-56页 |
5.1.1 项目设计总体构思 | 第55-56页 |
5.1.2 项目设计原则分析 | 第56页 |
5.2 设计方案分析 | 第56-70页 |
5.2.1 小班单元空间设计方案 | 第56-61页 |
5.2.2 中班单元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 第61-65页 |
5.2.3 大班单元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 第65-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设计展板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