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法思想为中国传统法之自然法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8页 |
1 自然法思想阐释 | 第8-15页 |
1.1 西方自然法思想 | 第8-11页 |
1.1.1 自然法的哲学基础 | 第8-9页 |
1.1.2 自然法观念的演变 | 第9-11页 |
1.2 自然法思想之内核 | 第11-15页 |
1.2.1 以“自然”为基础,以“至善”为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法的价值标准 | 第13页 |
1.2.3 人类理性贯穿其间 | 第13-15页 |
2 儒家法思想为传统法之自然法 | 第15-26页 |
2.1 儒家法思想的天道正义观 | 第15-17页 |
2.1.1 以“天成秩序”为基石 | 第15-16页 |
2.1.2 以“义”为核心范畴 | 第16-17页 |
2.2 儒家法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指导性 | 第17-21页 |
2.2.1 儒家法思想的制度化 | 第17-20页 |
2.2.2 儒家法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 理想法与实在法之关系 | 第21-26页 |
2.3.1 理想法高于实在法 | 第22页 |
2.3.2 分离与融合 | 第22-26页 |
3 儒家法思想对当代法治的影响 | 第26-34页 |
3.1 扬长 | 第26-29页 |
3.1.1 “直”——正直公正 | 第26-27页 |
3.1.2 “明德”——礼法互补 | 第27-28页 |
3.1.3 “慎刑”——罪刑相当 | 第28页 |
3.1.4 “义刑义杀”——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 第28-29页 |
3.2 弃短 | 第29-30页 |
3.2.1 “皇权至上”、“尊卑贵贱” | 第29页 |
3.2.2 “义务本位” | 第29-30页 |
3.3 开拓 | 第30-34页 |
3.3.1 “中庸” | 第30-31页 |
3.3.2 “亲亲相隐” | 第31-32页 |
3.3.3 “无讼”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