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社会文明地方立法精准化探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一、社会文明的概念第8-9页
二、立法精准化的理论概述第9-12页
    (一) 立法精准化的基本概念第9-10页
    (二) 地方立法精准化的作用第10-12页
        1、细化作用第10页
        2、补充作用第10页
        3、特殊调节作用第10页
        4、权力控制作用第10-11页
        5、创新作用第11-12页
三、我国社会文明地方立法的现状和问题第12-15页
    (一) 缺乏地方特色,针对性不强第12页
    (二) 与上位法的衔接不够,出现重复或冲突第12-13页
    (三) 地方文明立法的可操作性较差第13页
    (四) 部分文明法规的执行力不足,法不责众的现象时有发生第13-14页
    (五) 地方缺乏配套能力做保障,设置责任义务无投入第14页
    (六) 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部分领域还无法可依第14-15页
四、社会文明地方立法不精准的原因及影响第15-19页
    (一) 社会文明地方立法不精准的原因第15-16页
        1、立法主体的观念和素质不高第15页
        2、立法权限划分不清第15-16页
        3、立法技术的欠缺第16页
        4、相应的国家机关立法监督职责的缺位第16页
        5、对文明和法律的界定模糊第16页
    (二) 地方立法不精准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第16-19页
        1、不利于法的价值的实现第17页
        2、不利于法的作用的发挥第17页
        3、造成立法资源的浪费第17页
        4、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的推进第17-19页
五、社会文明地方立法如何做到精准第19-33页
    (一) 建立科学完善的地方立法精准化法律体系第19-24页
        1、立法选题要精准,以问题为导向第19-20页
        2、在立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第20-21页
        3、在调整对象上要准确界分法律与文明第21页
        4、在调整方法上要建立奖罚并举机制第21-22页
        5、法规内容要“实”第22-24页
    (二) 地方立法精准化要处理好与上位法的关系第24-26页
        1、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第24-25页
        2、处理好设区市立法与省级立法的关系第25-26页
    (三) 完善地方立法精准化程序第26-29页
        1、在立法程序上要实现开门立法第26-27页
        2、立法项目的征集需要群众参与第27页
        3、法规案文本修改意见的征集,善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第27-28页
        4、立法的审议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第28-29页
    (四) 加强地方立法精准化的执行力和配套管理能力第29-30页
        1、加强地方立法精准化的执行力第29页
        2、立法精准化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保障措施第29-30页
        3、建立社会共管共治的法律配套管理体系第30页
    (五) 地方立法精准化的质量评估第30-31页
    (六) 对立法精准化在地方实践中存在的其它问题的完善第31-33页
        1、关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为立法权限的合理划分第31页
        2、加强立法主体间的协调第31-32页
        3、社会文明立法还需要立法谦抑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37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防应急救援协同问题研究
下一篇:儒家法思想为中国传统法之自然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