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金融行为比较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简要的文献评论 | 第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8-27页 |
2.1 家庭金融问题与相关金融投资理论 | 第18-22页 |
2.1.1 Markowitz均值-方差理论 | 第18-19页 |
2.1.2 托宾均值-方差理论 | 第19页 |
2.1.3 CAPM模型 | 第19-20页 |
2.1.4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0-21页 |
2.1.5 基于上述理论的家庭金融投资决策 | 第21-22页 |
2.2 主要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家庭金融投资中的生命周期效应 | 第22-23页 |
2.2.2 劳动收入对家庭金融投资的影响 | 第23页 |
2.2.3 家庭金融投资中的财富效应 | 第23-24页 |
2.2.4 家庭人口特征与家庭金融投资 | 第24-25页 |
2.3 家庭负债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中美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偏好及其差异 | 第27-46页 |
3.1 中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及变化趋势 | 第27-29页 |
3.2 数据和变量 | 第29-31页 |
3.2.1 因变量的选择 | 第29-30页 |
3.2.2 自变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 相关假设 | 第31页 |
3.4 模型 | 第31-33页 |
3.4.1 二元probit模型 | 第31-33页 |
3.4.2 Tobit模型 | 第3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3.5.1 中国家庭金融风险偏好的实证分析 | 第33-38页 |
3.5.2 美国家庭金融风险偏好的实证分析 | 第38-42页 |
3.6 关于中美家庭金融风险偏好差异的讨论 | 第42-46页 |
第4章 影响中美家庭负债选择的因素 | 第46-56页 |
4.1 中美家庭金融负债情况比较 | 第46-47页 |
4.2 变量、数据与模型 | 第47-48页 |
4.3 相关假设 | 第48页 |
4.4 中国家庭负债选择的分析 | 第48-51页 |
4.5 美国家庭负债选择的分析 | 第51-53页 |
4.6 关于中美家庭负债行为及其差异的讨论 | 第53-56页 |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5.1 家庭财富水平约束的突破 | 第56页 |
5.2 资本市场建设 | 第56-57页 |
5.3 教育水平提升与进行金融教育 | 第57页 |
5.4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 第57页 |
5.5 消费金融与小额信贷发展 | 第57-59页 |
5.5.1 消费金融体系创新 | 第57-58页 |
5.5.2 鼓励小额信贷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