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及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16页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理论意义第10页
        2.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14页
        1.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13页
        2.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4页
    (三)论文研究计划第14-16页
        1.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4-15页
        2.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页
        3.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思想来源第16-20页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形成的背景第16-18页
        1.个人教育背景第16-17页
        2.社会背景第17-18页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思想来源第18-20页
        1.对中国传统德育观的批判与继承第18-19页
        2.对近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吸收与发展第19-20页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过程第20-23页
    (一)萌芽时期第20-21页
    (二)形成时期第21-22页
    (三)发展时期第22页
    (四)完善时期第22-23页
三、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构成体系第23-35页
    (一)生活德育的培养目标第24-25页
        1.教人求真第24页
        2.学做真人第24-25页
    (二)生活德育的原则第25-26页
        1.教学做合一第25-26页
        2.教训合一第26页
    (三)生活德育的理念第26-28页
        1.生活即教育第26-27页
        2.社会即学校第27-28页
    (四)生活德育的基本内容第28-31页
        1.爱的教育第28-29页
        2.人格教育第29-30页
        3.爱国主义教育第30页
        4.民主和纪律教育第30-31页
    (五)生活德育的方法第31-35页
        1.集体生活第31-32页
        2.学生自治第32-33页
        3.美育渗透第33页
        4.家庭教育第33-34页
        5.劳动教育第34-35页
四、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第35-50页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积极之处与消极因素第35-38页
        1.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积极之处第35-37页
        2.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消极因素第37-38页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有益借鉴第38-50页
        1.增强大学生德育的系统性,培养真善美的“真人”第38-40页
        2.丰富大学生德育的内容,增强大学生德育内容的时代性第40-41页
        3.家庭德育、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三者结合第41-44页
        4.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第44-47页
        5.拓展德育途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注释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以衡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