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劳动经济论文

基于首都经济圈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6-25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9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5页
        1.3.3 国内外研究简要综述第25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5-29页
        1.4.1 研究内容第25-27页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27-29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9-40页
    2.1 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第29-31页
        2.1.1 人力资源概念及内涵第29页
        2.1.2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第29-30页
        2.1.3 人力资源开发概念及内容第30-31页
    2.2 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第31-34页
        2.2.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第32页
        2.2.2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第32-33页
        2.2.3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33-34页
    2.3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第34-36页
        2.3.1 哈罗德-多马模型第34-35页
        2.3.2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第35页
        2.3.3 新古典增长模型第35-36页
        2.3.4 人力资本模型第36页
    2.4 都市圈相关理论第36-38页
        2.4.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37页
        2.4.2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第37-38页
        2.4.3 系统发展理论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基于首都经济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理第40-54页
    3.1 都市圈及首都经济圈界定第40-41页
        3.1.1 都市圈的界定第40页
        3.1.2 首都经济圈的界定第40-41页
    3.2 人力资源对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第41-43页
        3.2.1 人力资源规模是首都经济圈经济增长的基础第41-42页
        3.2.2 人力资源素质是首都经济圈经济增长的源泉第42页
        3.2.3 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促进首都经济圈发展第42-43页
        3.2.4 人力资源的流动影响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均衡性第43页
    3.3 首都经济圈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作用机理第43-47页
        3.3.1 首都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对人力资源的作用第43-45页
        3.3.2 首都经济圈的扩散效应对人力资源的作用第45-46页
        3.3.3 首都经济圈的共享效应对人力资源的作用第46-47页
    3.4 人力资源规模与首都经济圈发展关系模型构建第47-51页
    3.5 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与首都经济圈发展关系模型构建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首都经济圈及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第54-78页
    4.1 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历程第54-55页
    4.2 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发展及合作现状第55-59页
        4.2.1 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发展概况第55-56页
        4.2.2 首都经济圈区域合作现状第56-59页
    4.3 首都经济圈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第59-63页
        4.3.1 城市人口分布结构不合理第59-60页
        4.3.2 区域内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第60页
        4.3.3 人才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第60-61页
        4.3.4 人力资源闲置与紧缺并存第61-62页
        4.3.5 区域内人力资源流动率低第62页
        4.3.6 区域性人才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第62页
        4.3.7 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不显著,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第62-63页
    4.4 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第63-77页
        4.4.1 河北省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分析第63-65页
        4.4.2 河北省人力资源城乡结构分析第65-67页
        4.4.3 河北省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分析第67-73页
        4.4.4 河北省人力资源支出与投资效益分析第73-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基于首都经济圈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评价第78-103页
    5.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原则第78-80页
        5.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第79页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79-80页
    5.2 指标的选取及体系的构建第80-82页
    5.3 基于首都经济圈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评价第82-102页
        5.3.1 人力资源自然结构评价第82-86页
        5.3.2 人力资源配置结构评价第86-88页
        5.3.3 教育投入水平评价第88-92页
        5.3.4 医疗卫生投入水平评价第92-95页
        5.3.5 人力资源环境评价第95-99页
        5.3.6 产出效能评价第99-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6章 国内外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第103-112页
    6.1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第103-106页
        6.1.1 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第103-104页
        6.1.2 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第104-105页
        6.1.3 印度的人力资源开发第105-106页
    6.2 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第106-109页
        6.2.1“长三角”的人力资源开发第106-107页
        6.2.2“珠三角”的人力资源开发第107-109页
    6.3 经验的启示第109-111页
        6.3.1 区域合作,实现共赢第109页
        6.3.2 教育与就业共同推进第109-110页
        6.3.3 放宽人才政策,主动广纳贤才第110页
        6.3.4 完善培育机制,防止本土人才流失第110-111页
        6.3.5 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第111页
    6.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7章 基于首都经济圈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设计与策略制定第112-125页
    7.1 战略指导思想和原则第112-114页
    7.2 战略目标与实施重点第114-116页
        7.2.1 战略目标第114页
        7.2.2 实施重点第114-116页
    7.3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第116-124页
        7.3.1 加快首都经济圈人力资源一体化合作进程第116-118页
        7.3.2 河北省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的调整策略第118-121页
        7.3.3 明确首都经济圈中河北省城市定位及人力资源开发方向第121-122页
        7.3.4 营造“尊重知识、爱戴人才”的人力资源环境第122-123页
        7.3.5 河北省人力资源总体水平提升策略第123-124页
    7.4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8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25-127页
    8.1 研究内容第125-126页
    8.2 创新点第126页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7页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所有权、管理者特征与企业风险承担
下一篇:渎职罪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