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典型沿江城市空气污染物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耦合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3页
        1.3.1 空气污染时空特征第15-16页
        1.3.2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第16-17页
        1.3.3 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第17-18页
        1.3.4 灰霾与气象条件第18-19页
        1.3.5 大气颗粒物元素特征第19-20页
        1.3.6 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特征第20-22页
        1.3.7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第22-23页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工作量第23-26页
        1.4.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2 本研究工作量第25-26页
第二章 采样测试与监测第26-36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6-28页
    2.2 颗粒物样品采集与测试第28-31页
        2.2.1 样品采集第28-29页
        2.2.2 样品预处理第29页
        2.2.3 样品测试化验第29-31页
        2.2.4 质量控制第31页
    2.3 污染物浓度监测第31-34页
        2.3.1 监测站点位布置第31-33页
        2.3.2 监测时间第33页
        2.3.3 质量控制第33-34页
    2.4 气象要素观测第34-36页
        2.4.1 区域地面气象观测第34页
        2.4.2 研究区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第34页
        2.4.3 高空气象要素观测第34-35页
        2.4.4 加密地面气象监测第35-36页
第三章 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扩散能力影响的研究第36-58页
    3.1 概述第36页
    3.2 气象要素计算方法第36-37页
    3.3 气候变化特征第37-45页
        3.3.1 区域气候变化特征第37-43页
        3.3.2 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第43-45页
    3.4 大气扩散能力第45-46页
    3.5 气候变化对大气扩散能力影响第46-56页
        3.5.1 区域大气扩散能力变化特征第46-54页
        3.5.2 研究区大气扩散能力变化特征第54-56页
    3.6 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污染气象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第58-100页
    4.1 概述第58-59页
    4.2 AQI变化特征第59-60页
    4.3 霾日变化特征第60-62页
        4.3.1 区域霾日变化特征第60-61页
        4.3.2 研究区霾日变化特征第61-62页
    4.4 研究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第62-67页
        4.4.1 风向第62-64页
        4.4.2 风速第64-66页
        4.4.3 温度第66页
        4.4.4 湿度第66-67页
        4.4.5 压力第67页
    4.5 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第67-81页
        4.5.1 气态污染物第67-78页
        4.5.2 颗粒态污染物第78-81页
    4.6 污染物浓度空间变化特征第81-92页
        4.6.1 气态污染物第81-89页
        4.6.2 颗粒态污染物第89-92页
    4.7 污染物空间差异特征分析第92-95页
    4.8 污染物来源特征判断第95-97页
        4.8.1 基于污染物间特征的来源判断第96-97页
        4.8.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来源判断第97页
    4.9 小结第97-100页
第五章 颗粒物中元素赋存特征及来源分析第100-116页
    5.1 概述第100-101页
    5.2 采样期间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特征第101-102页
    5.3 冬季和春季PM_(2.5)和PM_(10)元素含量特征第102-106页
    5.4 不同空气质量指数下PM_(2.5)和PM_(10)元素含量水平特征第106-110页
    5.5 元素富集因子分析第110-111页
    5.6 颗粒物赋存特征分析第111-112页
    5.7 颗粒物中元素来源分析第112-114页
    5.8 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 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估第116-126页
    6.1 概述第116页
    6.2 颗粒物中PAHs组成第116-117页
    6.3 颗粒物中PAHs含量及分布特征第117-120页
    6.4 颗粒物PAHs来源分析第120-124页
        6.4.1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来源判断第120-123页
        6.4.2 基于分子特征比值法来源判断第123-124页
    6.5 健康风险评估第124-125页
    6.6 小结第125-126页
第七章 气象条件与空气污染特征的耦合关系研究第126-154页
    7.1 概述第126-127页
    7.2 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相关性分析第127-128页
    7.3 风向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第128-139页
        7.3.1 污染物浓度与风向的关系第128-131页
        7.3.2 风向对污染物浓度差异性分析第131-139页
    7.4 风速与污染物浓度的耦合及影响机理研究第139-145页
        7.4.1 风速与污染物浓度耦合关系第139-143页
        7.4.2 风速对污染物浓度影响机理研究第143-145页
    7.5 混合层厚度与污染物浓度的特征分析第145-152页
        7.5.1 混合层厚度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145-148页
        7.5.2 混合层厚度与污染物浓度的耦合关系第148-152页
    7.6 小结第152-154页
第八章 典型沿江城市污染物扩散的局地气象条件研究第154-164页
    8.1 概述第154-155页
    8.2 研究区江陆风时间变化特征第155-159页
    8.3 江陆风成因机制研究第159-161页
    8.4 局地气象条件对研究区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机制研究第161-163页
    8.5 小结第163-164页
第九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164-172页
    9.1 主要结论第164-170页
        9.1.1 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扩散能力影响的研究第164-165页
        9.1.2 研究区污染气象特征第165-166页
        9.1.3 空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来源第166-167页
        9.1.4 大气颗粒物元素赋存特征及其来源第167-168页
        9.1.5 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来源及其风险评估第168-169页
        9.1.6 气象条件与空气污染特征的关系研究第169-170页
        9.1.7 局地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第170页
    9.2 创新点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90页
附录第190-200页
    中文附图目录第190-194页
    英文附图目录第194-198页
    中文附表目录第198-199页
    英文附表目录第199-200页
致谢第200-201页
学位申请者简介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赣北九岭地区巨型复式花岗岩基的形成
下一篇:蒙古高原北部天然草原土壤碳库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