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以雄安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5页
        1.3.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2 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3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的估算方法研究第13-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5.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第17-2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18页
        2.1.1 地理位置第17页
        2.1.2 气候特征第17页
        2.1.3 水文特征第17-18页
        2.1.4 土壤特征第18页
        2.1.5 植被特征第18页
    2.2 土地利用数据获取及分类第18-21页
        2.2.1 遥感数据获取第18-19页
        2.2.2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第19-20页
        2.2.3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第20-21页
    2.3 InVEST模型第21-24页
        2.3.1 InVEST模型原理第21-22页
        2.3.2 carbon模块介绍第22页
        2.3.3 模型参数获取第22-24页
3 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24-34页
    3.1 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规律第24-28页
        3.1.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第24-25页
        3.1.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第25-27页
        3.1.3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第27-28页
    3.2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第28-34页
        3.2.1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总体分析第28-29页
        3.2.2 不同用地类型的空间变化第29-34页
4 固碳能力参数获取及修正第34-49页
    4.1 土壤碳密度实测数据第34-38页
        4.1.1 样区设置及土样采集第34-35页
        4.1.2 土壤有机碳含量实验室测定第35-36页
        4.1.3 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第36-37页
        4.1.4 土壤有机碳密度确定第37-38页
    4.2 碳密度文献数据收集第38-43页
        4.2.1 地上碳密度文献数据整理第39-40页
        4.2.2 地下碳密度文献数据整理第40-41页
        4.2.3 土壤碳密度文献数据整理第41-42页
        4.2.4 碳密度值选定第42-43页
    4.3 文献碳密度值校正与分析第43-46页
        4.3.1 碳密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3-44页
        4.3.2 文献碳密度值校正第44-46页
        4.3.3 文献碳密度值与实验碳密度值对比第46页
    4.4 雄安新区最终碳密度值确定第46-49页
5 雄安新区固碳能力分析第49-63页
    5.1 基于InVEST模型的固碳结果分析第49-58页
        5.1.1 InVEST模型的总碳储量测算第49-52页
        5.1.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时间变化特征第52-55页
        5.1.3 碳储量空间变化特征第55-57页
        5.1.4 基于时间尺度碳源、碳汇区的划分第57-58页
    5.2 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固碳能力分析第58-61页
        5.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引起的碳储量变化第58-59页
        5.2.2 雄安新区各地类固碳能力分析第59-61页
    5.3 对策与建议第61-63页
6 结论第63-66页
    6.1 讨论第63页
    6.2 结论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73页
作者简历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尔文波谱参量不稳定性及离子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典型沿江城市空气污染物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耦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