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一章 大庆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4-38页 |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 | 第24-27页 |
一、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 第24-25页 |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与供给主体 | 第25-26页 |
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 | 第27-34页 |
一、博物馆的内涵与分类 | 第27-28页 |
二、大庆博物馆的公益属性与文化服务职能 | 第28-31页 |
三、大庆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方式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大庆博物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理论依据 | 第34-36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4-35页 |
二、合作治理理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大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 第38-41页 |
一、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造成的供不应求 | 第38-39页 |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造成的供过于求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受益群体内部结构不均衡 | 第41-43页 |
一、城市居民明显多于乡村居民 | 第41-42页 |
二、零散参观者明显多于团体参观者 | 第42页 |
三、本地参观者明显多于外地参观者 | 第42页 |
四、实地参观者明显多于远程访问者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效能有待提升 | 第43-45页 |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服务能力 | 第43-44页 |
二、人才结构失衡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 第44-45页 |
三、市场机制缺失影响社会化合作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大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制约因素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博物馆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缺乏充分了解 | 第47-51页 |
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缺乏需求导向性 | 第47-48页 |
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公众参与度较低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博物馆的主体服务意识有待强化 | 第51-54页 |
一、服务的主体意识较为薄弱 | 第51-53页 |
二、服务的责任意识较为模糊 | 第53页 |
三、服务的创新意识相对较弱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 | 第54-57页 |
一、缺少需求导向的资源时空规划 | 第55-56页 |
二、缺少效益导向的社会功能规划 | 第56-57页 |
三、缺少能力导向的梯队建设规划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完善大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对策 | 第59-70页 |
第一节 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 第59-61页 |
一、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 第59-60页 |
二、增强危机与创新发展意识 | 第60页 |
三、明晰基于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公平意识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提升博物馆的资源动员与整合能力 | 第61-64页 |
一、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 | 第61-62页 |
二、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 | 第62-63页 |
三、促进博物馆的社会化合作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改进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 第64-68页 |
一、通过“博物馆营销”扩大服务的社会吸引力 | 第64-66页 |
二、通过“馆校合作”实现服务的功能延展 | 第66页 |
三、通过“博物馆巡展”提升服务的覆盖面 | 第66-67页 |
四、通过“网上博物馆”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 第67页 |
五、通过“需求调查”提升服务的需求导向性 | 第67-68页 |
六、通过“满意度调查”完善服务的社会监管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