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8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快时尚”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1.1“快时尚”的起源 | 第13页 |
2.1.2 快时尚服装品牌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2.2 产品属性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2.2.1 产品属性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14-15页 |
2.2.2 服装产品属性及分类 | 第15-16页 |
2.2.3“快时尚”产品属性及分类 | 第16页 |
2.3 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2.3.1 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 | 第16-17页 |
2.3.2 顾客感知价值维度及量表 | 第17-20页 |
2.4 产品属性与顾客感知价值的关系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2-38页 |
3.1 研究模型 | 第22页 |
3.2 产品属性的补充与筛选 | 第22-26页 |
3.2.1 产品属性的补充--深度访谈 | 第22-24页 |
3.2.2 产品属性的筛选--问卷调查 | 第24-26页 |
3.3 顾客感知价值维度量表设计 | 第26-27页 |
3.4 问卷设计 | 第27-36页 |
3.4.1 快时尚品牌的确定 | 第27页 |
3.4.2 问卷内容与结构 | 第27页 |
3.4.3 预测试 | 第27-32页 |
3.4.4 问卷修改 | 第32-36页 |
3.5 正式测试的问卷收集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38-60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2页 |
4.1.1 样本基本特征 | 第38-39页 |
4.1.2 快时尚服装品牌购买情况 | 第39-40页 |
4.1.3 产品属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4.1.4 顾客感知价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2 信效度分析 | 第42-44页 |
4.2.1 信度检验 | 第42-43页 |
4.2.2 效度检验 | 第43-44页 |
4.3 因子分析 | 第44-47页 |
4.3.1 产品属性的因子分析 | 第44-46页 |
4.3.2 顾客感知价值因子分析 | 第46-47页 |
4.4 相关分析 | 第47-53页 |
4.4.1 产品属性各维度与顾客感知价值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4.4.2“消费体验”各因子与质量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9页 |
4.4.3“消费体验”各因子与审美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4.4.4“经济性与尺码标识”各因子与审美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0页 |
4.4.5“经济性与尺码标识”各因子与价格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0-51页 |
4.4.6“时尚元素与更新”各因子与审美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1-52页 |
4.4.7“时尚元素与更新”各因子与价格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2页 |
4.4.8“整体设计”各因子与价格价值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2-53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53-58页 |
4.5.1 产品属性各维度与质量价值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4.5.2 产品属性各维度与审美价值的回归分析 | 第54-56页 |
4.5.3 产品属性各维度与价格价值的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61-62页 |
5.3 研究的创新性 | 第62页 |
5.4 局限性及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1 | 第69-70页 |
附录 2 | 第70-73页 |
附录 3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