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专业审计论文--基本建设审计、物资审计、水利审计论文

基于协同理论的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研究--以保障性安居房项目审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跟踪审计研究现状第9-12页
        1.3.1 国外跟踪审计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跟踪审计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1-1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14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4-16页
2 协同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框架构成第16-24页
    2.1 协同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协同理论的基本概念第16页
        2.1.2 协同理论的理论基础第16-17页
        2.1.3 项目系统协调第17页
        2.1.4 协同审计第17-18页
    2.2 协同审计的理论框架构建第18-24页
        2.2.1 协同审计目标确定第18页
        2.2.2 协同审计指标设计第18-22页
        2.2.3 建立跟踪审计施工动态评价系统第22页
        2.2.4 指标评价标准第22-24页
3 协同理论在跟踪审计中应用的模式与优势第24-32页
    3.1 国内外跟踪审计模式比较分析第24-25页
        3.1.1 民生项目国内跟踪审计模式第24页
        3.1.2 民生项目国外跟踪审计模式第24-25页
    3.2 国内外跟踪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第25-26页
    3.3 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特点及现状第26-27页
        3.3.1 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特点第26页
        3.3.2 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现状第26-27页
    3.4 协同审计模式在跟踪审计各阶段的运用第27-30页
        3.4.1 审计计划阶段第27-28页
        3.4.2 审计实施阶段第28-29页
        3.4.3 审计报告反馈和整改阶段第29-30页
    3.5 协同审计模式的优势第30页
    3.6 协同审计模式应用的必要性第30-32页
4 协同理论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第32-46页
    4.1 常规审计模式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案例第32-33页
    4.2 协同审计模式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例第33-43页
        4.2.1 某区公共租凭房工程概况第33-34页
        4.2.2 案例问题分析第34-35页
        4.2.3 协同审计评价指标及权重计算。第35-38页
        4.2.4 协同审计实施阶段的动态评价指标计算第38-40页
        4.2.5 计算评价结果第40-41页
        4.2.6 协同审计机制建立第41-42页
        4.2.7 协同审计总体评价和作用第42-43页
    4.3 两种审计模式的比较分析第43-44页
        4.3.1 常规审计模式第43页
        4.3.2 协同审计模式应用第43-44页
        4.3.3 两种模式的比较第44页
    4.4 提高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效果的对策建第44-46页
        4.4.1 理论层面第44页
        4.4.2 制度层面第44-45页
        4.4.3 实践层面第45-4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5.1 研究结论第46页
    5.2 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胶质瘤图像分割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转型--以三胞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