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3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3页 |
1. 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估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趋势 | 第10-11页 |
2. 美国大学生学习结果外部评估颇有成效 | 第11页 |
3. 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 | 第11-12页 |
4. 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 学生学习结果 | 第25-26页 |
2. 外部评估 | 第26页 |
3. 学生学习结果外部评估 | 第26-27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7-3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3. 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一、美国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发展历程 | 第30-38页 |
(一)形成期(20 世纪30年代以前) | 第30-32页 |
1. 萌芽期(17 世纪—20 世纪之前) | 第30-31页 |
2. 标准化考试时期(20 世纪初—20 世纪30年代) | 第31-32页 |
(二)发展期(20 世纪30年代—20 世纪80年代) | 第32-35页 |
1. 通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学习评估(20 世纪30年代—50 年代) | 第32-34页 |
2. 学生学习结果评估机构和测试项目的增多(20 世纪40年代末—80 年代初) | 第34-35页 |
(三)成熟期(20 世纪80年代至今) | 第35-38页 |
1. 评估运动的兴起(20 世纪80年代—90 年代) | 第35-36页 |
2. 中心地位的树立(20 世纪90年代至今) | 第36-38页 |
二、美国大学生学习结果外部评估的现状 | 第38-48页 |
(一)实施的主体 | 第38-40页 |
1. 政府机构 | 第38-39页 |
2. 民间组织 | 第39-40页 |
(二)评估的内容 | 第40-42页 |
1. 认知性学习结果 | 第40-41页 |
2. 非认知性学习结果 | 第41-42页 |
(三)评估的方法 | 第42-44页 |
1. 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 第42-43页 |
2. 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 第43页 |
3. 全体评估和抽样评估 | 第43页 |
4. 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 | 第43-44页 |
(四)评估的工具 | 第44-47页 |
1. 直接型测量工具 | 第44-46页 |
2. 间接型测量工具 | 第46-47页 |
(五)评估结果的运用 | 第47-48页 |
三、以CLA为例探析美国大学生学习结果外部评估的运行 | 第48-54页 |
(一)设立评估部门及评估对象 | 第48-49页 |
(二)确立评估内容 | 第49-50页 |
(三)编制测验题型 | 第50-51页 |
1. 技能型任务 | 第51页 |
2. 分析写作型任务 | 第51页 |
(四)选择测量方法 | 第51-52页 |
(五)收集、运用测量结果 | 第52-54页 |
四、美国大学生学习结果外部评估的特色 | 第54-58页 |
(一)评估主体定位明确 | 第54-55页 |
(二)评估内容全面丰富 | 第55-56页 |
(三)评估方式和工具灵活多样 | 第56页 |
(四)评估结果有效运用 | 第56-58页 |
五、美国大学生学习结果外部评估对我国的启示 | 第58-64页 |
(一)完善第三方评估机构 | 第58-60页 |
(二)兼顾学习结果及相关学习历程 | 第60-61页 |
(三)自主开发符合中国特点的多样化评估工具 | 第61-62页 |
(四)加强评估结果与决策的联系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