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9页 |
1.2 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 | 第9-10页 |
1.3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 | 第10-13页 |
1.3.1 临床表现 | 第10页 |
1.3.2 血清标记物 | 第10-11页 |
1.3.3 炎症相关指标 | 第11-12页 |
1.3.4 影像学 | 第12-13页 |
1.3.5 病理学检查 | 第13页 |
1.4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7页 |
2.2.1 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 | 第17页 |
2.2.2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3 排除标准 | 第17页 |
2.3 文献资料来源 | 第17-18页 |
2.3.1 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 | 第17页 |
2.3.2 其他检索途径 | 第17-18页 |
2.4 文献资料检索策略 | 第18-19页 |
2.4.1 文献资料检索词 | 第18页 |
2.4.2 文献资料检索过程 | 第18-19页 |
2.4.2.1 文献检索过程 | 第18-19页 |
2.4.2.2 全文资料的获取 | 第19页 |
2.5 文献的筛选 | 第19-20页 |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第20页 |
2.7 文献资料的提取 | 第20页 |
2.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2.7.2 纳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20页 |
2.7.3 观察指标 | 第20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20-22页 |
2.8.1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2.8.2 发表偏倚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2-33页 |
3.1 文献资料的检索结果 | 第22-23页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3.3 Meta分析结果 | 第25-30页 |
3.3.1 不同FIGO分期的术后复发率 | 第25页 |
3.3.1.1 FIGO≥Ⅱ期和FIGO Ⅰ期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 第25页 |
3.3.1.2 FIGO ⅠC期和FIGO≤ⅠB期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 第25页 |
3.3.2 术前CA125升高组和术前CA125正常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5-26页 |
3.3.3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6页 |
3.3.4 双侧卵巢肿瘤组和单侧卵巢肿瘤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6-27页 |
3.3.5 卵巢囊肿切除组和单侧附件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7页 |
3.3.6 肿瘤包膜破裂组和肿瘤包膜未破裂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7-28页 |
3.3.7 分期手术组和未分期手术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8页 |
3.3.8 清扫淋巴结组和未清扫淋巴结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8-29页 |
3.3.9 SBOT组和MBOT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9页 |
3.3.10 微浸润组和无微浸润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29-30页 |
3.3.11 微乳头组和无微乳头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30页 |
3.3.12 术后化疗组和术后未化疗组的术后复发率 | 第30页 |
3.4 发表偏倚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3-41页 |
4.1 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 第33-40页 |
4.1.1 FIGO分期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2 术前CA125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4页 |
4.1.3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4 单侧卵巢肿瘤和双侧卵巢肿瘤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5页 |
4.1.5 卵巢囊肿切除和单侧附件切除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6 肿瘤包膜是否破裂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6页 |
4.1.7 是否行分期手术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8 是否清扫淋巴结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7页 |
4.1.9 SBOT和MBOT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10 是否有微浸润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8页 |
4.1.11 是否有微乳头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12 术后是否化疗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术后生育能力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缩略词表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