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国内外剖宫产实施现状及特征 | 第9-10页 |
1.1.1 国外剖宫产率流行病学特征 | 第9页 |
1.1.2 剖宫产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母婴结局 | 第9-10页 |
1.1.3 剖宫产术实施指征及避免办法 | 第10页 |
1.2 新旧产程处理标准的发展及特点 | 第10-12页 |
1.2.1 弗里德曼产程图研究的发展和质疑 | 第10-11页 |
1.2.2 新产程图的由来和其特点 | 第11-12页 |
1.3 产程管理过程中临床干预的方法及作用 | 第12-14页 |
1.3.1 “引产失败”与“产程停滞” | 第12-13页 |
1.3.2 手术阴道助产的方法及意义 | 第13页 |
1.3.3 电子胎心监护在当代产程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降低剖宫产率的现有其他方法 | 第14-16页 |
1.4.1 胎位不正 | 第14页 |
1.4.2 可疑巨大胎儿 | 第14页 |
1.4.3 母体体重增加过多 | 第14-15页 |
1.4.4 双胎妊娠 | 第15页 |
1.4.5 持续的待产和分娩支持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2.1.1 资料的来源 | 第16页 |
2.1.2 资料的确定 | 第16页 |
2.1.3 资料的排除 | 第16页 |
2.1.4 资料的一般特点 | 第16-17页 |
2.2 方法 | 第17-20页 |
2.2.1 旧产程处理标准 | 第17页 |
2.2.2 新产程处理标准 | 第17-19页 |
2.2.3 临床干预方法 | 第19页 |
2.2.4 评价指标 | 第19页 |
2.2.5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2.2.6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0-23页 |
3.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及新生儿质量的比较 | 第20页 |
3.2 各产程时限的比较 | 第20页 |
3.3 两组孕妇产程管理中临床干预的比较 | 第20-21页 |
3.4 母婴结局及剖宫产率的差异分析 | 第21-2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3-29页 |
4.1 新旧产程处理标准在第一产程管理中的差异 | 第23-24页 |
4.2 新旧产程处理标准在第二产程管理中的差异 | 第24-25页 |
4.3 手术阴道助产在临床干预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25-26页 |
4.4 引产的适应症以及缩宫素在引产过程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4.5 新产程处理标准对妊娠母婴结局的分析 | 第27页 |
4.6 最终结论与不足 | 第27-29页 |
4.6.1 最终结论 | 第27-28页 |
4.6.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4页 |
综述 | 第34-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缩略词表 | 第41-4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