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硫化物/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光催化技术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光催化技术原理第12-18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理论基础第12页
        1.2.2 光催化反应机理第12-14页
        1.2.3 影响光催化性能的因素第14-18页
    1.3 提高光催化剂可见光活性的方法第18-20页
        1.3.1 元素掺杂第18-19页
        1.3.2 贵金属沉积第19-20页
        1.3.3 半导体复合第20页
    1.4 金属硫化物/氮化碳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1 新型氮化碳光催化剂第20-21页
        1.4.2 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第21页
        1.4.3 金属硫化物/氮化碳异质结光催化剂第21-22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1 论文选题背景第22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可见光响应硫化铋/氮化碳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4-37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7页
        2.2.1 仪器和试剂第25页
        2.2.2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2.3.1 XRD分析第27-28页
        2.3.2 SEM和TEM分析第28-29页
        2.3.3 光吸收性能第29页
        2.3.4 光催化活性第29-32页
        2.3.5 稳定性研究第32页
        2.3.6 荧光光谱分析第32-33页
        2.3.7 光电流及电化学阻抗检测第33-34页
        2.3.8 活性物种检测第34-35页
        2.3.9 光催化反应机理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二硫化镍纳米颗粒/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3.2.1 仪器和试剂第38页
        3.2.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0页
        3.3.1 XRD分析第40页
        3.3.2 FTIR分析第40-41页
        3.3.3 TEM分析第41-42页
        3.3.4 N_2吸附-脱附分析第42-43页
        3.3.5 光吸收性能第43-44页
        3.3.6 光催化活性第44-46页
        3.3.7 荧光光谱分析第46-47页
        3.3.8 光电流及光电化学阻抗检测第47-48页
        3.3.9 活性物种检测第48页
        3.3.10 光催化反应机理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石墨型氮化碳修饰的二硫化镍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1-71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实验部分第52-54页
        4.2.1 仪器和试剂第52页
        4.2.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70页
        4.3.1 XRD分析第54页
        4.3.2 SEM, TEM及EDS分析第54-57页
        4.3.3 FTIR分析第57页
        4.3.4 XPS分析第57-58页
        4.3.5 N_2吸附-脱附分析第58-59页
        4.3.6 光吸收性能第59-60页
        4.3.7 光催化活性第60-65页
        4.3.8 荧光光谱分析第65-66页
        4.3.9 光电流及电化学阻抗检测第66-67页
        4.3.10 活性物种检测第67-68页
        4.3.11 光催化反应机理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涡轮盘件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反应型活性氧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在环境水样和生物体中的应用